□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德铭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和制度所决定的,也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1/3左右。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不少县、市经济的主体,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沿海地区一些省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快,浙江温州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80%以上。从全国看,“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1%。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经济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就业方式灵活,为缓解全国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城镇75%以上的就业岗位。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大多在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民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也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特别是最近几年,非公有制企业已开始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非公有制企业是十分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无论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都占了很大比重,涌现了一大批申请专利高居全国前列的明星企业。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助推器。
非公有制经济的机制较活,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进取,对促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转变机制、增强活力、加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力量。
总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在行动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以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发展中,都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切实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为此,要在以下4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制约着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经济增长代价过大和经济稳定性较差的深刻原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面临的共同课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退出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更多地进入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进入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进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领域,等等。
二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增加要素投入取得的,竞争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的资源、廉价的环境成本取得的,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必须大力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此,非公有制经济应该而且能够肩负更重要的责任。非公有制经济在自主创新中具有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品牌意识,培育和壮大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要注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去和国际研发机构联合协作,从而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
三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去年以来的经济发展表明,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能耗降低和污染物减排的目标,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但我们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舍其没有退路。否则,发展难以为继,社会难以和谐。实现能耗降低和污染物减排的目标,国有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非公有制经济同样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正确处理追求企业内部收益和合理负担外部成本的关系。任何企业追求利润都是正当的,应该依法得到保护,但我们不能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不能以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不能削弱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注重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类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规模相当大,而且今后还将继续扩大的情况下,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切实履行应尽职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工资随着企业效益提高不断增长的机制,足额缴纳社会保障资金,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职工培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完善政策,进一步消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性障碍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正确履行职责,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平的制度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除了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等方面,履行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服务的职能外,还负责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工作。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为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有关部门牵头起草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截止到去年上半年,已有17个部门和单位在市场准入、金融财税、公共服务、改进监管等方面出台了22个配套文件,还有一部分配套措施正在研究制定中;各地区颁布实施了200多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或政策文件。总体上看,《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需要相比,进展还不够快,力度还不够大,社会上还不够满意。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清理的重点是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和政府监管等方面与《若干意见》不一致的规定。
二是完善配套法规和具体政策。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市场准入、技术创新、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积极培育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完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加快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切实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及基于行政的经济垄断,推进行业准入政策与管理的公开化、公平化、程序化、规范化。
四是改革财税和金融体制。加快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适合和满足各类企业需要的信贷体系,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对创业型、就业型、科技型、服务型中小企业实行税收扶持。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切实制止摊派。
五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我们将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布局结构相对合理,管理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安全生产、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进,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取得重要进展,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六是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进一步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加强政策协调,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密切合作,加强与企业、地方的沟通,经常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在经济转型中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是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的长期课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寻求答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一个需要不断加大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新课题。我们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力地推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