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五、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一是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海南在保证粮食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将新增冬季瓜菜产量217万吨、热带水果65万吨、肉类56万吨,作为我国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二是农业产业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结构优化,农业产值将会快速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将提高6.8个百分点,在种植结构中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等优势产业比重也会增加。到2015年,农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4%。三是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如发展沼气,将给农民提供沼气维修、抽渣、运输等就业岗位;建立田头预冷系统,将给农民提供冷藏、分拣、制冷技工等就业岗位。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9720元。
社会效益。一是农产品质量提升,提升人民消费水平。食用农产品全部达到质量安全标准。在基础条件好的地区,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积极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土壤环境,严格农业投入物、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发展质量,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通过重点建设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工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和农机化等基础服务体系,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生态效益。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现代热带农业,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化肥、农药使用效率提升,削减农业氮磷污染负荷,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农副秸秆加工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行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业循环模式,有利于解决养殖业点源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指导协调。准确把握时代脉络,真正掌握海南农业发展规律,精心谋划工作,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居民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有效机制。省农业厅负责总指导、总协调和总服务,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加强指导和协调,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全省“三农”发展。积极争取海南省与农业部开展省部共建,共同推进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承担规划任务的有关部门和市县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属地责任。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任务,制定各市县的实施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主体责任和相关政策措施。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明确任务、标准和安排要求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具体项目并承担相应建设责任。对农田水利等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确保规范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要将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和建设效果,作为安排相关投资和政策支持,以及评价有关部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任务完成好、建设质量高、效果明显、成绩突出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投入不增加、措施不落实、建设质量不达标、示范带动不明显,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要调减项目和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