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03月07日18:5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预算执行 财政教育支出 拜祖大典 科学发展观 粮食直补 预算调整 预算约束 预算草案 预算单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五年基本总结

  2012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大力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在此基础上,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省公共财政预算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1945.8亿元,实际完成2040.6亿元,为预算的104.9%,比上年增长18.5%,比全国地方平均增幅高2.3个百分点;加上中央财政分享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242.2亿元,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3282.8亿元,增长15.1%。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3800.6亿元。执行中,由于中央增加补助、使用财政部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和超收收入安排支出等因素,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5151.8亿元。实际完成500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2%,增长17.8%,比全国地方平均增幅高2.5个百分点。

  2.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105.8亿元,实际完成1272.9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5.1%,增长12.5%。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333.3亿元。执行中,由于中央增加补助、使用超收收入安排支出等因素,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调整为1512.3亿元。实际完成1285.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5%,增长14.6%。

  (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省级公共财政预算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2年省级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123亿元,实际完成123.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0.4%,增长9.8%。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2年省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901.8亿元。执行中,由于中央增加补助、下达市县补助、使用财政部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安排支出等因素,省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769.2亿元。调整预算数低于年初预算数,主要是中央提前通知的部分转移支付和省级财力安排的部分支出执行中补助市县。实际完成712.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2.6%,下降3.3%,主要是原在省本级列支的农资综合补贴、扶贫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99.8亿元2012年改列市县支出,扣除此因素后按可比口径增长11.8%。

  2.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90.3亿元,实际完成188.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98.9%,增长19.4%。煤炭价格调节基金8月起暂缓征收、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基金短收影响了预算完成比例。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239.8亿元。执行中,由于中央增加补助、下达市县补助等因素,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调整为202.3亿元。实际完成120.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59.6%,增长27.5%。完成预算比例较低主要是2012年底中央追加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42.2亿元未能形成支出。

  3.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2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均为5.6亿元。实际完成收入4.7亿元,为预算的84.1%,下降10%,主要是省属企业实现利润低于预期;实际完成支出4.6亿元,为预算的82.6%。

  上述预算执行情况均为快报数,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以及与中央财政结算后还会有一些变动,准确的执行结果届时再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三)2012年预算执行重点

  2012年前三季度,税收增幅持续低位运行,为多年来少有。面对外部环境趋紧、区域竞争加剧、自身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在强化收支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预算执行着力突出了以下重点:

  1.着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先后研究出台财政政策措施,统筹省以上资金110亿元,拉动投资,引导产销对接,促进经济运行由缓中趋稳向筑底企稳转变。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校协同创新、骨干企业技术研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大对光伏、钢铁、电解铝等困难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加快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等方面的困难,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促进对外开放。统筹省以上资金4.5亿元,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促进对外经贸。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重点企业投资我省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方式进行奖励。加大对境外投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民间资本投入社会事业项目的奖励力度。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027亿元,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对外开放的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促进新型城镇化。统筹省以上资金26亿元,对省级和市县投融资平台注入资本金或融资贴息,带动融资7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城际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省以上资金32亿元,引导市县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支持全面增强融资能力。统筹省以上资金15.6亿元,综合运用财政奖励、补贴等激励手段,调动金融机构对我省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担保机构增强融资服务能力,促进农信社达标升级,扩大金融招商,并通过设立股权引导基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和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756亿元。

  ●减轻企业与居民税费负担。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转型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167.4亿元。取消34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22项小型微型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鲜活农产品等车辆通行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27.7亿元。

  2.着力支持“三农”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统筹省以上资金122亿元,集中投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粮田621万亩。对109个产粮大县(市、区)、52个产油大县、61个生猪调出大县奖励39.2亿元,增长73.7%,调动了农产品主产区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127.7亿斤。

  ●促进农民增收。兑现粮食直补等27种惠农补贴174.9亿元,增长33.8%。统筹省以上资金80亿元,集中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带动农民增收。对300家县域金融机构和3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带动涉农贷款1926亿元。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扶贫政策。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98元,增长10%。

  ●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省以上资金59.3亿元,新解决625万农村居民和106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32万户,改建县乡公路4000公里、大中危桥改造4万延米、通村公路1000公里,建成8500个村邮站。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6.2亿元,实施2.98万个项目,惠及5461万群众。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省财政教育支出1113.9亿元,增长30%,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2.3%,比全国地方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继续大幅度提高。圆满完成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启动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和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提高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支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19所,在建1724所。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425.6亿元,增长17.7%。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成村卫生室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乡镇卫生院取暖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稳步推进,人才培养得到加强。40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实施。

  ●促进社会保障和就业。全省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9.8亿元,增长14.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到月人均1662元。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180元和87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2480元和1500元。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5万孤儿、13万人次流浪乞讨人员享受救助。支持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35万余人。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和发放额再创新高,全年扶持16万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和吸纳就业51万人。

  ●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省财政住房保障支出184.5亿元,增长29.3%。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3万套,竣工22.5万套。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省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6亿元,增长20.9%。按每个行政村每年1万元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艺演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单位改制。

  ●促进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全省财政公共安全支出242.7亿元,增长18.5%。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基层政法部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

  ●促进环境保护。全省财政节能环保支出109亿元,增长14%。支持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技术改造,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城镇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2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对市县转移支付2373.2亿元,增长26%。增加财力薄弱地区转移支付,所有县(市、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财力保障水平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和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4.着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落实省政府与财政部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备忘录,加强与中央各部委的对口汇报衔接,争取中央财政2012至2016年每年给予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综合财力补助10亿元,2012年共争取各类中央资金3028亿元。

  5.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公开。省级所有部门开展绩效评价试点,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项目支出评审结合度进一步提高。除涉密部门和涉密内容外,报省人大审查的41个省级部门预算全部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算随部门预算一并公开。完善竞争性分配机制和专家评审机制,专项资金分配的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推进国库管理与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公务卡等改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立了省级国库现金运作管理制度。省级和部分省辖市实行了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推行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确保了惠民政策及时有效落实。

  ●推进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开展“政府采购提升年”活动, 制定出台落实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全省政府采购规模656亿元,增长15%,平均节支率11%。拓展财政投资评审领域,全省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共完成评审项目2.8万个,完成评审额1946亿元,审减261亿元,平均审减率13.4%。开展了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

  ●推进财政监督。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非税收入收缴和票据管理、省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等监督检查。省级直接组织检查单位或项目873个,查出有问题资金29.6亿元,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五年来,全省财政坚持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强化管理、提高财政绩效,公共财政体系更加健全,财政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这五年是财政实力更快增长的五年。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分别达到3282.8亿元、2040.6亿元和500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2.4倍和2.7倍。公共财政支出稳居全国第五和中部首位,五年累计17858.3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倍,年均增长21.8%。108个县(市)公共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平均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2亿元,支出由平均8.3亿元增加到23.5亿元;50个区公共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平均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5亿元,支出由平均3.7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在财政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围绕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办成了一系列大事、难事、实事,并支持化解了一系列多年积累的债务。

  ●这五年是财政促进经济发展作用充分发挥的五年。五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不断蔓延。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第一要务,把贯彻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创新地方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政策着力点,切实提高调控调节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实施拉动投资和消费、支持企业缓解困难的财政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开放招商、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和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五年来,省财政先后出台70多条政策措施,筹措调度1000多亿元用于调控经济发展。财政调控目标与政策机制的不断完善,既防止了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又为更长时期、更大规模、更好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五年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省财政民生支出由2007年的1126.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61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由60.2%提高到72.1%, “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由2007年的2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93亿元。财政教育支出五年累计3550.6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3倍。本科高校生均拨款达到12000元,是2007年的2.4倍,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普遍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2%,五年提高7.5个百分点。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达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职教攻坚计划圆满完成,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跃居全国第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五年提高22.3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支持化解高校债务140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4.9亿元。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五年累计1425.9亿元,是上个五年的5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5%和97.7%,7965万新农合、1062万城镇居民医保对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是2007年的6倍。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12类。卫生机构病床床位新增10.97万张。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五年累计2372.9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5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98万人,居全国第一,1130万年满60周岁老人享受养老待遇。272万企业离退休人员、133万城镇低保对象、370万农村低保对象、48万五保供养对象、78万优抚对象待遇持续提高。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6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万人以上。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河南艺术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原福塔等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成使用。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开工保障性住房137.3万套,竣工65万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的提高,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这五年是支持“三农”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五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五年累计2000.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4.2倍。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持续加大,旱涝保收田面积持续扩大,农业生产条件和抗灾减灾能力持续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持续加快,粮食总产量连年战胜各种自然灾害成功实现“九连增”,五年增产78.7亿斤,油料、肉、蛋、奶产量持续较快增长。惠农补贴由2007年的54.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74.9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食品工业规模壮大、竞争力增强,带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扶贫开发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实现5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始启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机制越来越完善。

  ●这五年是财税制度进一步健全的五年。建立实施促进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发展的政府间财政体制激励机制,促进了各地竞相发展、科学发展。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区域间干部教师收入差距调节机制全面实施,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由2007年的760.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373.2亿元,增长了2.1倍,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24个县(市)纳入省财政直管,为推进政府间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积累了经验。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预算外资金全部取消,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得到更加全面反映。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实现统一。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省与市县之间以及部门之间分配关系的进一步规范,有力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这五年是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五年。认真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集中财力办大事、“四两拨千斤”的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加强政府“四资”的市场运作,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政府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覆盖到省市县所有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改革向纵深拓展。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预算公开迈出较大步伐。大力健全财政监督检查体系,2008-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共对42441个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累计查出各种违规违纪金额713.7亿元,全部依法依规纠正和处理。坚持用制度加强管理,提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条例,以省政府令形式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监督办法以及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征管办法,制定出台一系列财政规范性文件。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和依法理财水平的提升,有力地保障了中央和省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财政工作成效的取得,是省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依法监督、悉心指导的结果,是省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帮助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工作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人均财力水平和可统筹用于民生的公共财政收入仍然偏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还没有根本改善,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政策还不够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仍需加强;预算管理力度仍需加大,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偿债压力较大,潜在财政风险不容忽视,等等。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