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03月07日18: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预算执行 科学发展观 农村公共服务 绩效监督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债务管理 预算草案 预算编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三、2013年财政主要工作

  为圆满完成全年预算,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落实新的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和活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积极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支持重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节能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汽车、农机、家电等地产品销售,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市场,加快形成扩大消费长效机制;落实好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扩大进出口规模。调整经济结构。出台政策推进投融资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和实施“增长源工程”。大幅增加专项扶持资金,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支持传统产业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骨干文化企业、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支持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进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合芜蚌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扩大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效应。围绕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加快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加快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推进实施“人才行动”和“外专百人计划”,支持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点,加大对城镇规划引导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继续加大对皖江示范区、皖北“四化”协调先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污水处理和配套管网补助政策,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管理。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积极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继续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启动省内生态补偿试点,增强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支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高产创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和示范社建设工程,支持名优特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支持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推进新一轮治淮、淮水北调等重点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培养力度,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攻坚,扎实做好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健全主要农产品补贴和收储制度,切实保护农民权益。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支持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支持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管理创新等五大工程,重点支持推进中心村建设。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重点改革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加快乡村公共事业发展。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坚持民生财政导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群众主体作用,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调动群众勤劳致富积极性,使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增加居民人均收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完善就业提升、创业富民、民生普惠、财富增值四大工程推进机制。发挥再分配调节机制作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对低收入人群的财政补助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城乡居民收入赶上全国的步伐。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财税扶持政策,支持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并扩大免费范围,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支持文化强省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遗产和大遗址保护,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鼓励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创新方式支持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办学办医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加强食品和药品安全管理,深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推进平安安徽建设。

  (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机遇,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支持其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继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着力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合理发挥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各自的功能作用。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加强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加大政府预算各体系财力统筹力度。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巩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成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适时扩大行业范围。密切关注改革动向,及时跟进落实消费税、房产税、资源税等税收改革政策。积极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支柱税源。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推进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切实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完善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债务统计信息系统,全面掌握政府债务情况。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五)提升财政管理绩效。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挖掘财政管理潜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强化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按照国家和省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优势,强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融资担保等协调配合,不断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建立联系人大代表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进财政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依法加强税收收入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切实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按照“花钱必有效,用钱必问责”的原则,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支出责任,严格预算刚性约束,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和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加大财政资金整合统筹力度,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设节约型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30条要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财政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按照“建一撤一、内部调剂、确有需要、购买服务”16字方针,加强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供给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规范预决算公开内容,做好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加强财政作风建设。扎实推进财政系统一体化、财政财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会商机制,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结对到中心村、帮扶到困难户、联系到财政所,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各位代表,今年全省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依法监督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勤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为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