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二)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粮棉油高产示范片880片,其中粮食整建制市1个、整建制县5个。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新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力争粮食再获丰收。二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依托19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园、示范基地、示范市场和示范企业,力争高效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力争瓜菜、水果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建200个农村能源区域化服务站和一批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休闲农业园区。实施好渔船更新改造工程。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启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工建设18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12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抓好98个农田水利重点县、17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干线和胶东调水主体工程,启动国家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四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兴农投入力度,抓好乡镇、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力争全年培训150万人次。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信息和农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五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功能,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新建农房5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0万户。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解决4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输电线路215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9000公里,完成2160个20户以下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三)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坚持“双轮驱动”,强化需求导向,推动产业高端提升。一是发展壮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咨询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力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加大服务业投入,抓好200个重点载体项目建设,力争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推动济南、青岛以培育区域服务业中心为目标的改革创新,支持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启动服务业发展条例的立法程序。二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产业聚集、市场培育、政策扶持多措并举,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抓好27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力争50个竣工投产。积极申报中央财政参股的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培植我省新的产业优势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抓好千项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投资突破1万亿元。鼓励传统行业的重点企业联合重组,深入开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四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把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支点,启动一批新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项目,引导企业信息化应用向综合集成和产业链协同创新转变,加快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实施一批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项目,推动10个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力争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五是大力培植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现有各类经济园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企业集中聚集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和产业基地,培育形成一批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六是着力壮大中小企业实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力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引导小微型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组织好重要生产资料产运销衔接,保障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