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二)围绕推进和落实好三大国家战略,着力抓战略、促实施。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加快培育竞相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板块,力争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打造新的优势。一是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和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研究制定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强规划引导,制定出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区一带”分区详细规划,启动鄱阳湖岸线保护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发布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405个重大项目,力争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万亿元,重点抓好鄱阳湖水利枢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农村清洁工程等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支持南昌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支持一批市县建设各具特色的示范区。大力实施国家级试点示范创建工程,力争新增国家试点示范市县10个以上。争取国家启动鄱阳湖湿地、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适度扩大五河源头保护区范围。二是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加快改变苏区面貌。加快建立健全苏区振兴的组织机构,争取国家尽早出台《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力争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启动。积极支持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赣州章康新区、吉泰走廊、“南广黎”(南丰、南城、广昌、黎川)开放合作创新区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土坯房改造等八个方面示范点建设。三是落实和完善省级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积极推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加快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打造吉泰走廊重要增长带等省级发展战略,促进有关政策、资金和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研究制定促进沿沪昆线两翼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完善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
(三)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着力调结构、促转型。计划安排有关大中型建设项目863个,当年完成投资2458亿元。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按照新调整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修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扶持政策,着力推进洪都商飞大飞机、晨光新材料硅烷偶联剂、佳因光电高纯MO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促进新材料、光伏、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迅速做大做强。推动有色、钢铁、汽车、石化、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和联合重组,重点推进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江西五十铃迁址新建、湖口优质钢铁基地、江钨年产1万吨镍钴新材料等100个左右产业升级改造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鹰潭中国铜产业基地、赣州中国钨和稀土深加工产业基地、景德镇国家陶瓷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0个。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在旅游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物流产业基地、城市商贸综合体、大型批发市场、特色商业街等六个方面,实施100个左右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继续开展国家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0个,总数达到30个。新增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到50家。三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现粮食生产“十连丰”,继续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围绕推进大宗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支持300个左右生猪规模化养殖及污染治理项目,新造和“低改高”油茶100万亩。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实施好江西南方食品10万吨黑芝麻露、四特“两城”、赣州远山公司10万吨浓缩橙汁等52个项目。着力推进科技兴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等项目建设。围绕促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建设。四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全面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重点推进节能改造、绿色照明等六大节能工程,实施200个重点节能技改、100个重点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项目,推广使用10万只LED照明产品,力争形成年节能2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推进100余家省级以上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建设,支持和促进南昌、赣州餐厨垃圾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建设、萍乡、景德镇、新余及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南昌低碳经济发展试点、新余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等,做好独立工矿区和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前期工作,推进20个左右的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实行循环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