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02月06日10:3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风险防控 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 资料同化 风廓线 能见度仪 短时临近预报 预报误差 时间分辨率 极端气候事件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气象服务。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长效机制。在粮食主产区、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重点区、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区开展“两个体系”示范建设,打造“百县千乡”气象服务示范区,力争“直通式”重点服务对象数量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10%。研发和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增强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城市气象服务。推进大中城市、城市群、人口密集区、经济集中区和经济带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适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城市高影响天气预警服务。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城市运行管理部门的联动联防。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围绕出行、出游等多样化需求,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气象服务。

  推进专业专项气象服务。重点推进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业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开展海洋气象灾害预警和海洋气象服务体系示范建设,加强重点海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探索开展航空气象预报服务。加强环境、卫生、旅游、电力、航天、森林草原防火等重点领域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做好辽宁全运会、天津东亚运动会、南京青奥会筹备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作。

  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由组织体系、长效机制、基础业务能力、协调指挥系统、安全监督管理、法规标准等构成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制订实施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和业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地方出台政策,健全各级工作机构,稳定基层作业队伍。实施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国家和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立项。

  (二)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科技部门作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积极开展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网,建立极端气象条件下空气质量防控和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完善生态脆弱区、易灾地区生态气象观测站和土壤水分观测站布局,构建生态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提高牧业、林业气象服务能力。做好生态气象监测评价服务。强化增加生态用水、森林草原防火扑火、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沙尘亚洲区域中心建设。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加强气候变化关键科学技术研究,掌握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规律。做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的决策咨询。加强对积雪、海冰、水体、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要素的监测与收集整理工作。建设气候变化基础数据集。加强气候变化预估和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数据应用。推进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研发。完成第一轮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推进省级气候变化评估及地方特色产业和行业影响评估。加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政府评审及报告的解读、分析和宣讲工作。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发挥气象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对防范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启动中国气候服务系统建设。强化城市(群)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气候区划工作。推进重大工程、城乡规划以及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机构的评估和管理。

  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评估和推广应用。加强风能评估成果共享应用和风能、太阳能预报服务。做好风电场、太阳能电站选址、建设、运行和电网调度气象服务。

  (三)深入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和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试点

  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深刻把握气象现代化的内涵、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不断丰富气象现代化内涵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丰富气象现代化内涵和要求,科学制订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积极拓展气象工作政府化和气象服务社会化的深度广度。建立政府推动气象现代化协调机制和部门合作联动机制,做到政府在履行职能、出台政策、部署工作、安排预算、考核绩效中有气象工作安排、有气象部门参与,使气象现代化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紧密融合,使气象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在做大做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利用社会资源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气象服务的体制机制,努力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

  深入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各试点省(市)要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联合的工作机制,落实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重要任务,努力在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上取得明显突破,在公共服务、基础业务、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等方面形成示范成果。其他省(区、市)要借鉴试点成果,在抓好抓实既定试点单位工作基础上,有序扩大试点范围,以点带面,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气象现代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途径,引导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完善气象现代化指标,开展气象现代化进程评估,加强调研和检查,强化试点实效。国家级业务科研培训单位要加强自身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对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指导和支持。

  大力推进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把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作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突破口,出台县级气象业务布局调整、科技支撑、岗位设置等政策措施。强化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扩大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改革试点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业务服务骨干人才培养,增强基层气象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加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

  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狠抓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落实。制定和实施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基层和西部气象发展财政投入力度。力争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中央专项投资大幅增长。加强气象部门对口支援工作。发挥区域气象中心牵头作用,大力推进区域内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改进人工影响天气补助资金管理方式,加大“三农”气象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力度。继续调整艰苦气象台站类别,让中央的好政策惠及更多艰苦地区气象职工。加强对农垦、森工、兵团等行业气象的服务与管理。

  (四)加快发展现代气象业务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是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大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预测预报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互动式发展,加快实现服务业务现代化、预报业务精准化、观测业务自动化、业务流程科学化。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引领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着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公众满意度。实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一期项目业务化运行,推动二期立项。加强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集约利用国家和省级资源,统筹推进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等气象服务品牌业务支撑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完善和推广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推进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建设,加强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流域水文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筹备召开第六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

  切实提高气象预测预报业务水平。坚持把提高预测预报业务水平作为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任务,以技术体系建设为重点,以质量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为主要抓手,促进天气气候业务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进GRAPES全球模式和气候模式发展,加快推进区域精细尺度模式发展,加强综合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应用和资料同化。完善各级天气预报业务支撑平台,全面推广应用SWAP和SMART平台。推进中尺度天气分析、定量降水估测预报、强对流天气和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业务,全面实施大城市精细化预报、乡镇气象要素预报以及海洋气象精细化预报业务。提高延伸期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和客观化水平。以深入推进气候业务流程改革为抓手,完善气候业务基础平台和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健全气候业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强化气候业务质量考核评估。推进空间天气业务规范化、自动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