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02月06日10:3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风险防控 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 资料同化 风廓线 能见度仪 短时临近预报 预报误差 时间分辨率 极端气候事件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气象保障

——2013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国光

2013年1月14日

  同志们:

  2013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把握气象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回顾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五年和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任务。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启示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气象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文件。各地区、各部门也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加大支持力度。中国气象局党组努力探索并实践气象工作创新,明确了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和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战略方向,气象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五年来,面对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和重发的严峻形势,各级气象部门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西南特大干旱以及强台风、强降雨、暴风雪等气象灾害,有力服务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抗灾救灾,成功保障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庆典、上海世博会、载人航天等重大活动和工程,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了11.9分。我们着力推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四个能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着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气象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明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跨上新的台阶。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五年来的共同努力,气象现代化的面貌、气象台站的面貌和气象人的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谱写了气象发展新篇章。

  回顾五年来的气象工作,我们深刻感到:发展好气象,服务好民生,保障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气象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和气象工作实际,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实施“科技兴气象”和“人才强局”战略,加快建设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努力实现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气象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气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统筹业务、科技、人才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促进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加快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服务,强化为农服务和城市服务,做好专业专项服务,全面履行政府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必须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按照国务院3号文件确定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丰富气象现代化内涵和实现途径,建设“四个一流”,提高“四个能力”,努力提高气象现代化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发展,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人才工程,突破制约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瓶颈,培养造就素质优良的气象人才队伍,保障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稳妥推进气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科技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不断扩大气象开放合作,逐步完善适应气象现代化的事业结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气象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正视挑战。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应对极端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面临着重大挑战。当前,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没有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任务艰巨,切实提高我国数值模式发展和观测资料应用水平更加紧迫;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任务艰巨,加快改革步伐、转变管理方式更加紧迫;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任务艰巨,提高气象科技实力、队伍素质和气象现代化质量效益更加紧迫;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更加紧迫。在新旧问题叠加、内外环境变化、挑战压力增大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牢记责任、不忘使命,坚定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气象发展道路,关键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和要求的变化,着力解决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深刻认识和把握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内涵和要求的变化,着力解决好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作用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内涵和要求的变化,着力完成好发展现代气象业务、推进各项气象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我国气象综合实力等重大任务。

  二、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各级气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成效良好。认真做好连续多个集中登陆台风、云南彝良地震、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北京等大城市暴雨内涝应对防范气象服务,完成党的十八大、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等重大气象保障。加大了抗旱、防雹、开发利用云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森林草原防火扑火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加强城市气象服务以及环境、交通、旅游、医疗等涉及民生的气象服务。开展钓鱼岛、黄岩岛海域海洋气象服务。各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稳步提高,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缩小到94公里。大城市预报时间分辨率由12小时提高到6小时。中国气象局共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8次48天,各级气象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2923期,发布预警信息18.4万条,接收预警信息67.3亿人次。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88.6%,农村气象电子显示屏13.4万个,气象预警大喇叭21.5万套,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6.5万个,气象信息员59万余名。与13.2万种养大户、4.6万合作社、1.6万涉农企业建立了“直通式”联系,为45.8万农机手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全国粮食总产预报准确率达99.6%。拓展了新媒体气象信息服务,中国天气网日最高浏览量超2600万,中国天气通用户突破1800万,气象官方微博“粉丝”超1070万。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86.2分,较2011年提高0.5分。

  (二)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和“十二五”规划扎实推进。出台推进气象现代化试点指导意见。江苏、上海、广东省(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推进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其他省(区、市)的53个市、县开展了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政府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明确气象现代化目标和任务。现代化试点初见成效。“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进展顺利。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明确全国人工影响天气6大区域布局,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系统、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等进展顺利。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