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12年11月22日10: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金融运行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金融创新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二、信用联结型农户信用行为的几个特征

一是“亲缘信用”特征显著,以农村社会关系为特征的融资行为较为普遍。受“圈层信用”结构影响,农村亲缘信用较为普遍,融资行为与“血缘远近、友情亲疏”密切相关。调查显示,81.3%的农户选择融资顺序为“亲戚—好友—乡邻或产业同伴”。可见,以亲缘关系为特征的民间融资顺序与农村信用行为的“圈层结构”是契合的。二是伴有明显的信用联结行为,核心农户信用增进作用显著。问卷调查显示,农户“亲缘信用”伴有明显的“农户信用联结”行为。农户信用联结式担保客观上增加了被担保农户的信用等级,提高了被担保农户的授信额度,促进了范围内农户资金供需平衡。同时,受圈层信用范围内农户关系远近及拥有经济、社会资本多少的影响,农户信用联结的担保中介人也相对固定,核心农户的信用担保增信作用较为明显。三是农村信用“内强外弱”,民间融资违约率明显低于正规金融。在“亲缘信用”中农户具有较好诚实守信的关系,而农户与金融机构的信用关系更多体现为弱信用。“亲缘信用”、“朋友熟人信用”、“陌生人信用”的信用程度呈现依次减弱特征。据对安徽宿州市农村调查,民间融资到期偿还率在97%以上,而该市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不良率在30%以上。四是农户民间融资的方式和利率水平,与农村信用发展阶段相吻合。问卷显示,在三年内有民间融资行为的93 个农户中,居住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61 位农户的民间融资主要是互助性融资,利率较低;处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32 位农户民间融资数额较大,合同较为规范,动产抵押较为普遍,执行利率水平也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

三、构建信用联结型农村信用体系的思考

一是探索与农户信用行为相适应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路径。根据农户信用行为特性,按照“农户信用联结单元—农户信用中介—涉农金融机构”的农户信用信息库路径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为信贷资金服务农户提供支持。二是完善农户信用联结单元和信用中介贷款发放和风险管理制度安排。政府及金融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协调推进等方式,鼓励涉农金融机构雇佣农户信用中介在农户信用联结单元进行贷款的发放和收回。涉农金融机构通过农户信用中介间接贷给农户,必须对农户信用中介筛选、监督借款农户和执行契约的能力及其信誉、资产保证能力等作统一评估,建立一套与之适应的贷款管理制度。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1 年,安徽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呈现“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5110.3 亿元,增长13.5%,连续8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5)。

图 5 1978-2011 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图 6 1980-2011 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一)三大需求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11 年,安徽省投资、消费、进出口呈现均衡增长态势,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协调性不断增强。

1.投资需求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显著优化。2011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6%,连续9年保持25%以上增幅(见图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占比达65.5%,较上年提高2.1 个百分点;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投资大幅增长,钢铁、水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同比回落。与央企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央企项目开工193 个,实际完成投资额1926.7 亿元。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实现突破,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2933 亿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