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城镇化难以为继 农民工市民化是关键

2012年10月09日15:4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 市民化

三、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加快城镇化转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重点和难点在于解决两亿多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关乎城镇化的实际进程。

王小鲁认为,城市化到了需要作一盘棋来整体考虑的时候,两亿多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打工,但没有解决户籍问题,没有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问题,加上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一定会出乱子。现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政府以没有钱为由不给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解决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巡视员叶兴庆认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解决好,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五大体制难题:一是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基础上启动城镇化,面临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消化难题;二是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启动城镇化,面临农民工怎么退出农业农村的难题;三是在房价上涨透支未来的背景下启动城镇化,面临农民进城以后如何安居的难题;四是在区域差异非常明显的基础上启动城镇化,面临农民工稳定性差的难题;五是在移民文化发育不足的情况下启动城镇化,面临农民工和本地人口如何有效融合的难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农民进城”。现实中,农民工进城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民工与城市人同工不同酬;二是福利问题;三是保障问题。未来应通过农民工市民化、本地化、家庭化来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四、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创新

与会专家认为,制度建设滞后,是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大胆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制度保障。

迟福林认为,新型城镇化重要的是在未来3-5年能在一些重大体制和政策方面做出调整。一是土地制度;二是户籍制度;三是农民工市民化;四是人口政策;五是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六是行政体制,包括城镇化的公共治理;七是财税体制;八是农村组织化程度、农村社区自治等。

党国英指出,农民的耕地转用为建设用地是国家公共规划造成的,剩余归公是对的。但是农民的建设用地,即村庄占地被征用,应该价格高。要真正建立起城乡建设土地统一市场。

王小鲁认为,实现人口城镇化需要一系列制度配合,第一是户籍制度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第二是通过土地制度创新,实现土地规模化,促进农民转移,应通过“确权颁证”,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权益并且可以合法转让;第三,要打破地方财政严重依赖卖地筹资的格局。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改善政府资金的管理,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以此杜绝腐败;同时,改革土地出让制度,设立房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收入。

倪鹏飞认为,土地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土地的收益分配问题,这里面要形成一些制度,如价格调解机制,土地调解机制,金融筹措机制,税收调解机制等。

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田雪原指出,户籍制度改革应从淡化“农业”与“非农业”身份开始。变农民为市民也要做出分析,制定一定的条件,如有没有稳定的职业,有没有稳定的收入,有没有相对固定的住所等。此外,生育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到了破冰的时候。无论城乡,应实行限三生二政策,双独生子女或一方独生子女,都可以生两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建议,第一,按照“包容、公正、有序”的精神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定量化的指标体系,给进城务工打分的方式,解决户口问题。第二,当务之急要研究在异地高考中的利益协调和中央政府调节问题。第三,要研究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后的文明融合问题。

叶兴庆提出,今后新出台城市公共服务政策原则上不应该再跟户籍挂钩,这应该作为一条底线。现在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等问题已基本解决,问题比较大、讨论比较多的是异地高考问题。这主要涉及到跨省流动问题,特别是京津沪的既得利益怎么解决。

刘尚希认为,城镇化过程中,财政体制上最大的挑战是怎么样让公共服务跟着人走。现在的城镇化使我们变成一个动态的社会,再按照这种静态的人口分布来设计体制就不相适应,就会出现人与公共服务的脱节。因此,改革应更多向中西部倾斜,向农村倾斜,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人口的迁移。否则农村搞了很多公共设施建设,可能出现空城的现象,浪费是非常大。

汪玉凯提出,我们现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领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纵向行政架构,这种治理结构走到了尽头。城镇化的公共治理最重要的是赋予市更大的自主权,除了直辖市外,不要分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实行平行政策。

张占斌提出,行政区划调整得好能提高生产力。为此,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应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完善特别设市政策,包括在大的镇可以改市。(甘露 马振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