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城镇化难以为继 农民工市民化是关键

2012年10月09日15:4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 市民化

二、传统城镇化难以为继,破题新型城镇化是当务之急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传统城镇化难以为继,迫切要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城镇化并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考虑城乡怎么一体化,城乡怎么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怎么解决,农村怎么样富起来。不能为城镇化而城镇化,不能过分追求城镇化率。

迟福林认为,未来十年、二十年确实存在一个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不能搞土地城镇化、水泥城镇化,而更应注重人口的城镇化、可持续的城镇化、生态的城镇化。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传统城镇化模式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工业化为主线,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土地为主要内容,以外延扩张为特点,以外部需求为牵引,以物质资本大量消耗作驱动力,是高成本、低收益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要素结构失衡、空间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和大城市病的爆发等。新型城镇化模式是以现代化为发展目标,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内外需为牵引,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内涵增长为重点,以适度聚集为原则,三化互动,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指出,传统城镇化过程中有四大教训:一是现行政策客观上造成对农民利益的双重剥夺;二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没有破解,客观上演变成“三元社会”,即城市居民、农民和农民工;三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政策的公平公正性广受社会质疑。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城乡融合。即实现三大功能: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制定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制定城乡统一的政策。要达到三大目标:城乡政治权利平等、城乡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和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上趋同。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要严防“造城运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变革城市治理模式。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伴随中产阶级的崛起,这就意味着未来建立真正的“市民社会”缺乏稳固的根基。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通过城镇化,使农民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通过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来增加粮食产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工程,具有集中化、组织化、规模化、公共化、便利化、人性化六个特点。新型城镇化是六化统一,离开任何一个,都不是真正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这就不仅要求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产环境,建立宜居、人性化的城镇,而且还要考虑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使其有充分选择的空间。

张占斌认为,要把提高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并重,首要的是解决农民工和农村人口市民化,即人的城镇化问题,这是城镇化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一个关键问题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硬件的市政建设,不能用农村的水平管理现代化的城市,要用现代化的水平管理现代化的城市。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中国农业将来的出路是规模经济。而农业规模化的前提是把大部分农民转移出来,离开农业,离开农村,变成城市居民;剩下的农村人口可以很好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