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今天,在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中,新获诺奖者也提出了“政府的干预政策能不能使市场更为有效运作”的课题。李才元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理性人”、“经济人”,但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经济生活中如果没有“道德人”参与,最终结果一定是崩溃。在这方面,中国经济学家们在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都应该有很大空间可以有所建树。在这个意义上说,“能不能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还重要吗?这是人类智慧共同的继承和创造。”
不过,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看淡诺贝尔奖,并非不注重自我反思。
经济评论人士崔宇认为,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是一个待解之谜。谁能解释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目前似乎并没有一套解释中国奇迹的完整理论。这中间,中国经济学科研和评估体制的短期化和功利化倾向是重要原因。
他认为,相比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而言,在有中国生活背景的华裔经济学家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身上,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中国文人的色彩更浓,他们的“通病”是文人相轻、爱面子、浮躁、机会主义和功利主义等,这使得技术性强、并偏重基础理论的诺贝尔奖常常与中国经济学家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