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 ·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七大主题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反映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提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是一份“新”动民心的报告。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喻为“亮点纷呈”,综合各类新观点、新亮点、新目标,我谈三个方面的个人看法。
理论的创新彰显共产党人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敢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新经验、新理论的信心。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新的实践,不断总结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新经验、新理论,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历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全体共产党人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总揽全局的博大胸襟,以穿透时空的睿智眼光,在十七大报告里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全面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世纪里最新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在党的指导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里,可以用“一面旗帜、一个体系、一条道路”及科学发展观来大致概括十七大报告在理论创新上的新成果。
“一面旗帜”,十七大报告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在主标题上,并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十七大报告最大的亮点,这一亮点向世人回答了我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体系”,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凝炼概括,是对我们党改革开放29年来理论创新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更加成熟。
“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完整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范畴,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用大量篇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和精神实质,使这一理论体系更趋完整成熟。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内在逻辑严密,理论框架清晰,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新世纪党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整体,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一面旗帜、一个体系、一条道路”及对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正是十七大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这些理论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擅于探索发展规律、敢于探索新经验、新理论的坚定信心。正是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才有了我们对改革开放29年来尤其是十六大以后的5年来历史进程的科学评价及对改革开放的新认识新定位;才有了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
举措的更新彰显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一心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
在十七大报告里,诸多新举措彰显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一心为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
(一)政治领域的新举措
1、政治体制改革增添新内容。譬如增添了“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新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必将打造更为务实高效的政府。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被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二)经济领域的新举措
1、改革林权制度。报告指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这一举措,将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也是党中央关注“三农”,情系百姓,构建和谐社会的表现。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进单位入家庭。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我认为,这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措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3、区域协调发展有新布局。报告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报告指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这一举措,将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社会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
(三)文化领域的新举措
1、十七大鲜明地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本要求。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报告倡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并决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5、建设“和谐文化”。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6、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四)社会领域的新举措
1、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彰显中央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决心。从十六大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到十七大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改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提出,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等。报告还把“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把基本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由“城市居民”扩大到“城乡居民”。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报告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表述的变新彰显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心。
在十七大的报告里,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大量的新的表述,看似细节,实则字字句句都彰显着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自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2、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翻一番”的目标已提前在二〇〇六年实现。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5、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6、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7、“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别注重公平。”较之十六大的提法“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更体现公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