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异常危机重重 极端天气可能频现
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信号里最强的,它既会导致洪水,又能引发干旱。曾有气候学家警告说,随着全球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的开始以及其加剧全球变暖影响的事实,未来几年里恶劣天气将会频现。
“新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的确令人担忧,它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桥梁。”任福民认为,总体来说,厄尔尼诺的出现并不是好事。因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促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更快,强度更大,这将会加剧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衰退,而经济衰退必将使人类遭受困境。
厄尔尼诺现象是大自然气象循环的一部分,它的反复出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每3-7年循环发生一次,对全球天气产生的影响可能长达一年。任福民表示,“在过去的六个月中,太平洋水域温度持续上升,首先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发明年全球范围内的天气湍流。”
就中国而言,任福民分析,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仅考虑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我国长江以南的降水易偏多,其中黄淮东部、江南、华南、云南及甘肃河西的降水可能偏多。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次年春季,除新疆中西部、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地区偏冷以外,全国大部地区以偏暖为主。
古埃及、玛雅等辉煌的古代文明都曾遭受厄尔尼诺现象的致命打击。享誉全球的美国考古学家布莱恩·费根曾在他的书中写道:“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导致短期气候变化,还是一种始终潜伏着的影响历史的巨大力量。”
厄尔尼诺的危害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气候学家认为,这次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中强度的。但是,他们警告说,东太平洋的温度还在持续上升,而且厄尔尼诺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厄尔尼诺:人类活动影响的“指印”
近些年来,厄尔尼诺带着几分神秘色彩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也使得厄尔尼诺现象成了普通百姓谈论的热点。因为厄尔尼诺常常带来气候异常,所以它的到来往往被人们认为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样。
其实,厄尔尼诺是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所研究的一种现象。厄尔尼诺的生成地在南太平洋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人们发现每隔3-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他迁,渔业大幅减产。厄尔尼诺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渔民们以西班牙语“圣婴”为其命名,也有人称为“上帝之子”。
19世纪末,厄尔尼诺事件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逐步观测到整个赤道太平洋海水的变化,发现每隔几年出现一次的暖水现象并不是只局限于南美沿海岸水域,这种海水异常增暖现象从南美沿岸一直发展到赤道中太平洋,持续时间也达数月到一年以上。它不仅对沿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或破坏,扰乱了沿岸渔民的正常生活,引起当地气候反常,而且还会给全球气候乃至社会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过去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信度为90%)。”任福民说,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在近几十年中逐步攀升。放开视野看,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世界上的冰河将越来越少,很多地区可能都会面临缺水的状况;生产企业、运输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国际社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绿色经济,这是世界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未来之路。谈到中国发展的绿色经济前景时,任福民认为,中国应像其他国家一样,以技术进步为基础,改变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走低碳经济与高效技术发展之路。同时,要坚持“发展、适应、减缓”的理念,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在发展中适应气候变化,在适应中使中国经济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此次会议主要是192个国家的领导人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将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没有一个国家和个人能够幸免。携手于哥本哈根,这是人类的愿望,也是希望。我们相信:人类应对气候挑战的能力将逐渐强大!(采写:刘珺)
科普知识
近年来较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包括:
1972-1973年:秘鲁经历了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渔业资源骤减。
1991-1992年:非洲南部经历了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影响波及近1亿人口。
1994-1995年:美国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水和暴风。
1997-1998年:非洲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干旱,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降雨则超过正常水平的10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西遭受干旱,导致森林大火频发。
2002-2003年:澳大利亚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