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石家庄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马戏论坛上,国际马戏界、文艺界专家认为,当前中国艺术创作领域有一个叫得非常响亮的口号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面对国际市场,只要把中国最具有民族特点的东西拿出来,就能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其实 这是一个误区。
中国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晓宁说,由于文化差异,中国演艺产品与国际观众之间所产生的文化误读与不被认同,是中国演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遇到的一道难题。
在中国成功巡演名噪一时的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为适应西方世界对中国云南的“东方想像”,更名为《香格里拉》,并于2005年11月,在美国辛辛那提州对全球演出商做国际巡演、推介演出。这台歌舞剧被中国代理商与媒体认为是“以中国最原生、最醇厚的舞蹈,展现出最真实、最生动、最有魅力的中国形象”。但是,美国观众却分不清中国与云南的地理概念。
据曹晓宁介绍,外国媒体对《香格里拉》最出乎中国人意料的一个评价是:过多的性行为描述和影射。在西方观众眼中,剧中“尖锐的女高音和声与史前文明、原始舞蹈臀部激烈的扭摆和动物模仿”,被解读成人类性行为的暗示。这与中国编导、制作人和代理商的设想大相径庭。
福建省京剧院副院长黄国庆认为,“艺术”精品不等于“市场”精品。浓郁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性,是一个剧目的漂亮外衣,如果仅有漂亮的服装,那么剧目充其量也只是一场民族服饰的风格展演。
专家认为,如果在民族风格之外,还能赋予剧目以人类共通的人性,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那么这个剧目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全世界人民都可以与之交流沟通的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