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巡礼
包道村工业理念谋划农村发展纪实 巧解"莫比乌斯圈"难题
--沈阳市于洪区北陵街道包道村工业理念谋划农村发展纪实
十八世纪中叶,西方有一位大数学家出了一道题:一张长方型纸条首尾粘结,沿着一个平面涂色,能否让这个纸圈的两面不留下任何空白。这个问题100多年间难倒了无数数学家。后来,在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对事物的观察中迸发灵感,极其简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扭转180度,两端粘结起来,就是那个梦以求的"怪圈"。用剪刀在中间剪开,更会出现神奇的结果。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也横亘一道"莫比乌斯圈"难题: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如何解决?如何以工业的思路谋划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沈阳市于洪区北陵街道包道村经过数年艰苦探索和实践,破解了难题,3340名村民过上了小康日子。
妥善安置失地村民,保持社会安定
包道村有1100多户,3340人寄住人口1.4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村仅剩600亩工业用地,百分之百成为失地农民。2001年至2003年,一度发生上访事件。农民热爱土地,热爱自己的家园,世世代代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如何把农民这种数千年沉积的情感转化为对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变为城市化的动力,积极稳妥地加以安置,就成为首要的一步。
为了兼顾农民利益和城市发展,包道村制定和实施了三个原则,同时也遏制了上访势头。
第一条原则是就高不就低。就是在拆迁过程中,规划占用的农用地,补偿额度高于同类地区的100%,即每亩高达10万元。而对无证房,也在拆迁中给以每平方米300元的适当补偿。
第二条原则是就快不就慢。就是及时足额发放征地和拆迁补偿金。首批统一征用433亩土地时,村干部、村民积极配合,485户村民和11家企业在限定时间内全部拆迁完毕,相关款项全部及时、足额一次性发放到位,村民和企业都得到妥善安置,设有引发上访事件。
第三条原则是就大不就小。就是在房屋拆迁中,采用1:2的补偿标准,即村民原住宅面积是1平方米,回迁安置2平方米,以此让村民得实惠,现在99%的村民住进楼房,人均居住面积极超过40平方米。以上三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在现有的政策空间内,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为失地农民的新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为了让失地农民生活上有保障,包道村还准备了"套餐"供村民"享用"。
一是项目吸纳就业。依托村里和周边房地产和商业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包道村建立起项目用工信息与劳动力资源对接机制,累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落户本村的房地产业和商业不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失地农民的就业增长点。
二是自主创业。村里成立再就业服务社,为农民营造自主创业条件。在资金方面,因为农民握有征地和动迁补偿款,不愁创业资金,加上国家有鼓励民间自主创业政策和村民身边有项目,自主创业一度掀起高潮。目前,全村共有个体运输户50多户,私营公司10多家。
三是援助就业。这项措施的出台,主要针对就业适应性较差的一部分失地村民。村里对这部分人员实行"双免费"服务,即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积极与上级和用人单位沟通信息,对这部分村民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提高了弱势村民的就业率。截至目前,包道村就业率达到95%,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加速了由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
整合土地租费资源,稳定集体收益
包道村驻有80家工业企业,2003年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企业向村里缴纳的土地租赁费偏低,每年仅80多万元,新一届村党总支、村委会组建后,把解决土地租凭费问题纳入首要工作日程,把收缴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于是,村里对80家工业企业逐家走访、协商,经过大量的工作,使土地租赁费定在了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数额,去年,村土地租赁费达到380万元。由于经营不善和其它原因,每一时段都有企业退驻和市场适应能力强、生长前途好的企业进驻,土地租赁费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07年有望突破500万元。
2002年,村民退休金每月只有80元,2004年增加到180元,2007年调整到了270元。从2004年开始,村里每年投入100万元,为年满18周岁以上的村民按城市最低生活标准一次性办理了养老保险,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村民按月从社会保机构领取养老保险金,转"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实施全体村民的住院费用和大额医疗费补助政策,构筑以统筹为主的失地农民互助共济制度,构筑了村民健康保障线,彻底杜绝了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村里还准备加大村民福利事业投资,为全体村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还对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奖励,为夫妻双方每人每月发放120元的奖励费。
在城市化实践中,包道村感受到,只有壮大集体经济,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才能变成福利村、幸福村,不管是城市居民身份,还是村民身份,都能富裕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