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日本会沦为二流国家吗?

2011年04月20日10:5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日本经济 国家的崛起 日本地震 日本国债

日本震后的经济选择

日本3 11大地震一月祭



强震与海啸不仅是对日本经济承受力的考验,更是对日本政府政策应对能力的又一次检验。

■ 积极性财政政策在2011年甚至2012年的长期延续已成定局。一方面,日本政府将继续增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必要时将动用外汇储备和出售国外有价证券和黄金来维系震后的重建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在举债空间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加税将成为比较可能的政策。当然,为了避免提高消费税对本不景气的内需形成抑制,不排除日本政府实施向国民派发消费券和现金以刺激消费的举动。

■ 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影随行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首先,日本央行短期内将不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以阻止日元的升值和维护出口;其次,日本央行将长时期保持着零利率的价格政策;第三,日本央行将扩大用于资产购买的资金规模。

■ 日本政府最新决定,将日本特大地震造成的损害指定为“特定非常灾害”。因地震灾害导致生产设备等重大损失的企业,即使陷入了债务危机,截至2013年3月10日的两年内,日本法院将不受理企业破产手续,日本政府将全力支援中小企业再建。

李薇:不改革开放日本将沦为中等国家

经历了地震、海啸,并正在经受核泄漏的日本,是否从此国运下沉?这是笔者最近经常听到的议论。所谓日本的国运,实际上是指这个国家是否具有向前发展的活力。笔者认为,制约日本发展活力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就开始显现。

首先,从政治结构看,选举制度和政治家素质制约了日本的发展。自1993年以来,无论是自民党政权还是民主党政权,均是以维持政权为最高政治目标,而对国家发展道路缺乏长远的战略和设计。日本的政党政治越来越走向低级的竞选技术,深陷利用舆论和被舆论操控的症结之中。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对立趋于弱化,朝野同归保守;二是小选举区制度导致候选人对舆论造势的严重依赖。日本的国会议员具有强烈的职业色彩,当“政治家”成为一种职业选择而非为了追求国家利益的政治道路的选择,“政治”对于国会议员而言,主要意味着“职业”。这导致日本政治家的素质不能满足治理国家的需要。

从经济结构看,财政赤字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制约日本今后发展的主要障碍。据日本财务省统计,在“3 11”大地震发生前,预计2010财年国家与地方长期债务总额达到869万亿日元,与GDP之比高达181%。而在财政支出中,每年以1万亿日元速度持续增长的社保支出是最大的负担。目前日本劳动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0.7%负面影响,与年0.7%的生产率增长相抵消。劳动人口的减少使日本的潜在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4%降至21世纪初的1%左右,如果人口结构进一步恶化,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将进一步下降。

面对此次地震、海啸、核泄漏造成的战后最大天灾人祸,日本的政治领导力和经济应对力面临巨大考验,日本政府的救灾程序被称为“迷宫式的”。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正是上述政治体制问题在关键时刻的暴露。

   上一页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