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日本会沦为二流国家吗?

2011年04月20日10:5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日本经济 国家的崛起 日本地震 日本国债

日“供应链地位”被取代的可能性很小

2011年4月18日丰田公司日本国内工厂恢复生产这是4月18日拍摄的日本东京一家丰田公司4S店内的汽车车标。当日起,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日本国内所有的工厂恢复生产。到6月3日为止,计划产量只有平时的一半。6月6日以后的汽车生产,将根据合作公司的状况进行判断。新华社记者季春鹏 摄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推进,人们开始怀疑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是否会被其他国家所取代,会不会引发国际生产厂家将这些配件生产基地从日本转移到其他国家,造成产业空洞化,另外日本企业的国际信誉是否会因此受损。笔者认为可能性较小。

首先,日本企业在目前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是努力竞争得来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被取代。过去十年里,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日本国内能够转移的低附加值的生产都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目前存活下来的企业(尽管很多是中小企业)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他们可能规模不大,但是却往往生产只有日本,甚至只有这家公司才能制造的产品,即“一流技术,唯一产品”。

第二,拥有这些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企业都是日本企业,他们不会离开日本。索尼公司总裁霍华德斯金格指出,索尼和大部分的日本企业将最核心的技术革新都放在日本国内,转移到国外的大多是组装,零部件等低附加值的生产流程,而这些企业不会因为日本发生了大灾而离开日本。

第三,虽然日本企业因为配件生产停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信誉受损,但是这种风险是暂时的。日本企业重质量,守工期,日本勤劳,受过良好训练和教育的丰富的人力资本并不会因为自然灾害而立刻失去在国际上的信誉。只要日本能够逐步恢复生产,这种信誉的恢复将会很迅速。

正如日本银行(中央银行)总裁白川方明在4月7日指出的那样,虽然短期内日本经济会因为生产供应链的中断和电力供应限制而走低,但是世界经济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并未降低,简言之,日本经济的内外需本身并没有蒸发,新兴国家和资源供应国经济增长迅速所产生的消费需求以及日本灾后重建产生的内需都会对日本经济起到积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11日发表的世界经济预测中将日本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去年12月预测的1.6%降到了1.4%,但同时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去年12月预测的1.8%提高到了2.1%,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日本经济的韧性的信心。

认为灾后的日本会成为贫穷的二三流国家的判断,显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联合早报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张季风:灾后重建将拉动日本经济增长

灾后重建将拉动日本经济增长。震前日本政局长期动荡,这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由于震灾的发生,民主党各派阀以及各党派捐弃前嫌,齐心协力进行抗震救灾,民族凝聚力提高,政局暂时转向稳定,这也为灾后重建和未来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日本经济实力雄厚,危机管理特别是抗震救灾的经验丰富;国民素质较高,都自觉配合政府投入抗震救灾;倘若核泄漏能得到控制,估计日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度过最严峻的灾后抢险期,此后经济社会秩序将逐步趋于稳定。

虽然灾害给存量经济带来重创,但灾后重建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也会拉动经济的增长。有效需求不足是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灾后重建的需求扩大对刺激日本经济复苏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大兴土木,就业亦有望扩大,失业压力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后,由于灾后重建需求的增加,就曾经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1995年和1996年两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0%和4.4%(当时公布的数字,此后修正过的数字分别为2.3%和2.9%),这几乎是近20年来日本经济最高的增长率,而地震前的1992―1994年是连续3年的零增长。目前日本内阁府已经拨出302亿日元的紧急救灾款用于紧急救灾。4月7日,菅内阁已初步确定进款编制总额为4万亿日元规模的“赈灾紧急对策补充预算”,而且资金来源尽量不通过增发国债而是停发儿童补贴、停止高速公路免费等等,即减少不必要支出来填充。在灾后重建的特殊情况下,政府投资的乘数效果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更大。灾后重建对占日本GDP与就业比例均为8%左右的建筑业将有较大拉动,这对日本经济正向影响意义重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