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研究报告(全文)

2011年09月29日17:1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 2011青岛宣言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附录1:

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参考报告

一、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今年以来中国整个经济形势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出口逐渐减少。面临的压力有主要有四个方面:1)原材料价格上涨;2)劳动力成本增加;3)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策动贸易保护主义;4)人民币升值预期。另外,进口增长越来越快,除设备外还要进口原材料,矿石、原油,中央重视并把进口作为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战略平台。我国有三万亿的外汇储备,加大进口政策除了原材料进口外,还要进口一些消费品,包括高端消费品,如酒类、箱包甚至金银首饰等;加大进口政策,特别是关税的调整。乐观估计,今年进口和出口比较起来,贸易顺差有一千亿;保守估计,贸易顺差可能在五百亿到一千亿之间。

我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进口推动膨胀,膨胀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引起下一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当前的电力问题,电非常缺乏,煤价也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展核电是中国企业下一步要考虑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影响到了整个中小企业的生存,必须要引起重视。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进行设备出口,将投资转口型成品转到其他国家,需要尽快变为投资市场型。例如,韩国三星公司在中国的员工达到了12万,已经把原来投资的转口型完全改为投资市场型,这是跨国公司的一个合作。第二个合作是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发展思路也要转变,很可能牵扯到一些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中国每年进口接近一万亿的产品,其中有五百亿的低碳液晶、绿色经济、新材料、新工艺及一些非常好的环保产品、技术和材料。

经济发展通常同碳排放直接相关,首先需要改变思维方式,这并不仅仅关于碳排放,也与能源相关。经济增长与能源直接相关,最方便得到的能源是化石能源,但化石能源存在问题和缺陷。其次,核能是高效但危险的能源,尤其在日本核灾难后,我们意识到核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是可再生能源,科技不断进步以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把关注点放到碳能源上。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已取得巨大进步,因此,在制定政策方面,也需要考虑这一进程。不仅将经济增长同碳排放相联系,也要同能源相联系。

当前中国积极响应节约能源,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国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十一五”计划期间,国内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了19.1%,加上能源结构变化,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约21%。但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GDP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1%。尽管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超过20%,但能源消费增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38%。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0年—2015年)期间,国家制订了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和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7%的约束性目标,并把该目标分解到各省和各市,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一个五年计划当中把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列入约束性的目标,标志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战略在加快。同时,中国还提出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理念。由于“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已经难以为继。所以,中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个主线,也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设想。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是比控制单位GDP的能源强度更为严格的一个目标,除了要更大幅度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措施外,还要合理控制GDP增长速度,使GDP的增速放缓到一个合理较快水平,有利于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下降。因此“十二五”规划当中,把全国增速的预期定在了7%,比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年均11%下调了四个百分点。这也标志着“十二五”期间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数量。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较大的降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同时“十二五”期间,五省和八市开始了低碳城市建设试点,通过试点能够在整个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统计和考核体系及交易市场方面做出有利的探索,推进全国低碳的进一步发展。

可再生能源在中国非常活跃,中国是可再生能源最大的生产制造国及使用国,是安装风电机组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太阳能电池的最大生产国,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40%。“十一五”期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是占到15%,在“十二五”期间,这个计划变成15%非化石能源,包括了核能、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目前最大的挑战如何进行能源的转化,将是艰巨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与跨国企业合作,建立更多的示范项目,向人们展示可再生能源实际带来的变化。

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应对温室气体及相关问题的有效方式可超过能效提升。中国做了大量投资,在运用新技术方面也有巨大机遇。能效体系建设需考虑能源和水的可获得性,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20%的能源用于运输水。其次就是关于生态保护的政策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环保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发展的非常快。几乎每个大中城市都在建地铁,隧道工程也非常多。主要问题在于地下空间的规划滞后,从而造成地面竞争到地下竞争。大中城市由于地下空间无为建设,造成地下空间的狭窄,事故频发。这样的事故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很少发生,如南京燃气管道的爆炸,造成城市瘫痪几天。2009年济南市燃气管道两次被挖断,几千户供需停滞。地下空间的环境恶化,直接导致地面环境的污染、空气的污染。西方发达国家在空间利用规划上已经发展许多年,但我国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整空间规划,都是各行其是。据调查研究发现,即使是北京和广州,城建档案归档率都不到50%。因此,地下空间的污染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专业人员,包括研究机构也要重视这个问题。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