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文化发展新观点解读/实录

2012年11月15日09:3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学者 转企改制 文化建设 新观点 文化生产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文化整体 文化产业发展

【访谈】十八大报告文化发展新观点解读

活动描述

时间:2012年11月14日11:00

嘉宾:文化学者 徐世丕

简介: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大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本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对文化大发展的战略决策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阐述。为更好地理解十八大精神,中国访谈邀请文化学者徐世丕对此进行解读。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   中国网 孙世麒摄影

中国网:

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网“易健特约之十八大代表访谈”节目,感谢新浪微博对本节目的支持,您也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与我们实时互动。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次会议以及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在进入“十二五”计划之后正式推行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大发展战略。自那时以来,到十八大召开,正好是一年多的时间。那么,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大发展战略实施的情况怎么样了?未来怎样进一步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在8日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进行了回答。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十八大报告,我们请长期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事业的文化学者徐世丕先生来进行解读。徐老师您好!感谢您作客中国网的演播室。

其实我们知道,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文化是作为单独的一章进行阐述的,这一章的内容是不是可以看作十七届十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实施文化大发展战略的一个总结呢?

徐世丕:

我觉得可以这么看。但是我的理解,和你有一些不同,这一年多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学习,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全面地落实。这一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我们从很多媒体的报道已经听得比较清楚了,那么十八大再次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关注,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八大是从更高的层面,从国家整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层面来进一步关注文化建设,关注文化体制改革。所以,它应该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以来这一年,更多的是深化发展。

徐世丕:

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不同的在于,十八大报告是以一个专章来谈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的,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是以整个决定来谈,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意义,我觉得大家都有很多的理解,这个地方不再去阐述它。我们要关注的是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战略目标所进行的全面部署。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徐世丕:

十八大报告不仅有专章地论述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它还在整个报告的其他章节也涉及到这个问题。比如说,在国家发展到2020年的总目标上就有一段话,这段话说了四句话叫做“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是从整个全局的角度,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进一步地提升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发展当中的地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同时这个报告还谈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它的重大战略意义,特别加以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当中有很长的一段话,这段话我不给大家再念了,很快这个报告就会发表。他从体制改革,包括我们未来要进行的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我觉得这也会涉及到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就是到2020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翻一番,这对于下一步的文化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说我们将来的文化发展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国情,特别是国情。就是人民的生活在提高,收入在增加,他对文化的需求肯定会大幅度地提升,和前些年是有很大的不同。

徐世丕:

第三,报告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一个新的概括,就是24个字,媒体都已经做了一些解读,这是从过去有所不同的,过去是比较长的一大段,不好记,现在这24个字比较好记。

从这些方面,不仅有专章,而且在全部报告当中把它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规划当中来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不同的地方。

中国网:

中国网:那么在这一专章中最吸引您的是哪一些内容呢?

徐世丕:

这一专章中最吸引我的其实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这几个部分,最吸引我的是文化体制改革还要继续推进。这十年,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而且很多领域都有重大的突破,11日出席十八大的代表,就是相关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做了答记者问,对这方面各个进展有了很详尽、很详细的介绍。我觉得文化体制改革并不是说我们这十年就已经把它做完了,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特别是根据国家在未来这八年当中的变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的深入、深化和推进,才能够适应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这五位一体建设的需要。

中国网:

其实在过去,我们通常把文化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但现在很多人都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先进文化,在您的理解中什么是先进文化呢?

徐世丕:

我觉得先进文化一定是能够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一些东西,先进文化是指的文化能够体现出它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怎么体现的?因为文化本身是有机的和动态的整体。关于文化,如今世界上,据最新的统计有360多种,涉及到学术层面的解释,其他的比喻层面那就更多了。

文化它分大、中、小三个层面。作为大的概念,文化的先进性应该体现在整体的和有机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层面,而且也包括物态的层面,比如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知识,行为模式,制度,精神产生(就是文化艺术产品),影视作品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指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先进性,而应该是全方位体现的。

中国网:

十八大报告中还说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那这个“中国特色”怎么去理解它?

徐世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这十年来经过实践检验,而且也证明了成功的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我觉得十八大报告里要从总书记在报告里讲的那两句话,现在媒体里都很热,叫“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个路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关键问题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是我们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要不断地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那些东西,西方文化发展也有值得可以借鉴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够完全照搬,这就是中国特色,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民情以及我们的文化传统,这才是中国特色的。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