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年发展启示录: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012年11月05日19: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道路 先进性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转企改制 党内选举制度 中国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启示二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解决现代化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目的和动力。

2002年,党的十六大闭幕不到一个月,胡锦涛率新一届中央书记处集体来到西柏坡,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的新理念。

“民生政策频频出台,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十年间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一心为民的政治追求,凸显了党执政理念的日臻成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孙业礼研究员认为,以人为本的提出,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物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和目的,使中国的发展有可能避免西方国家走过的弯路,这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个重大贡献,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的现代化起步和加速过程中,也曾出现过重物不重人的倾向,特别是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倾向。

孙业礼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把发展观的视角从“物”转向“人”,转向人的需求满足和人的发展,明确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并非单纯的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是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社会思想、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张启华说,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后,人们必然会提出更多方面的民生需求,如收入差距、食品安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诚信道德等方面,尽管有了大幅改善,但与群众不断上升的新期待仍有距离。

正因如此,十六大以来,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的民生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民生指标备受重视:“人均”概念写入“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等目标;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提高了就业率、社会保险率等民生指标考核权重。

民生政策频频出台:全面取消农业税,推广新农合、新农保,连续降低药品零售价格,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多次上调个税起征点,提高国家扶贫标准。

民生投入逐年加大:2004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年均递增21%,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012年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了20多倍的增长……这些变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亿万中国人的生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这十年是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已经普及到绝大多数人,公共服务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与2002年相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倍,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千万。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正在走出一条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路子;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城乡,广大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更重要的是,重视和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在多个领域的公共政策中均有充分体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李爽说。

特别是在面对挑战与困难的时刻,执政党始终把改善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放在重要位置。

比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一些国家纷纷实行紧缩政策、削减社会福利,并由此引发种种社会矛盾不同的是,中国反而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并将其作为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仅以受冲击最为严峻的2009年为例,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就比上年增长了29.4%。

“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现代化概念,蕴涵诸多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内容,如,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活殷实等多方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说,这些都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是对发展的核心价值的新判断、新追求。

十年间,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公民权利得到比以往更好的尊重和维护。这十年间,人民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重大事项社会公示、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社会听证等制度的实施已成常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深入人心;“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大力推行,网络问政蓬勃发展。公民个人权利更加彰显: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2007年10月,物权法施行;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同年,选举法修改,城乡实现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加自信、更加完善,从而为过去十年的改革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只有在政治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专心致志地搞建设、搞发展。”郑新立说,只有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人民越来越有自信,中国的发展前景才会越来越光明,而这也正是中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这也愈加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从新世纪之初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预期完成这个目标,未来8年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更具决定意义,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的幸福感。”常修泽说。

有媒体报道说,“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区、市)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