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先进的理念:防汛抗旱兼顾、兴利除害结合创造巨大减灾效益
回溯五千年中华文明,对治水之策的探索从未间断:
变“壅堵”为“疏导”,洪荒岁月中的大禹治水,奠定中华文明的基业;
太守李冰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急流缓受,不与水敌”的理念修建都江堰,从此蜀郡大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饿”;
在总结历史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的全新理念。
1998年洪水过后,在“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32字方针指引下,国家投资100多亿元,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的1200多个圩垸进行了平退。
从此,中国治水开始从“人定胜天”向人水和谐转变,从人水争地向注重给洪水以出路转变。
2003年、2007年淮河两次大洪水期间,流域内多个蓄滞洪区被启用,通过主动分蓄洪水,科学调度,给洪水以出路,及时有效地缓解了全流域的防洪压力,实现了大水压境却安然度汛。
2010年长江大水期间,防洪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兼顾左右岸,协调上中下游,水多的时候拦下来,不紧张的时候泄下去;超出河道能力用水库拦蓄调节,超出水库拦蓄能力再用分洪区,避免重点目标遭受洪水淹没。
十年间,防汛抗旱部门做好骨干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加强水库群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综合采取河湖联调、湖库联调、库闸联调,统筹安排“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大江大河一次次转危为安。
实际上,洪水也不仅只意味着灾害。正如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洪水亦有两面性,眼下,雨洪资源这个概念正被人们愈加频繁地提及。
十年间,我国水库和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不断开展,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得到相应提高,同时,现有通讯手段和气象预报水平也得到显著改进,这些都为科学决策调度、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即使遭遇中等干旱年份,也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面对频发的旱涝灾害,十年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抗灾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在洪涝、泥石流、台风等突发灾害面前,首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严重干旱缺水面前,首先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生产生活……
正是凭借着以人为本和防汛抗旱兼顾、兴利除害结合的先进理念,中国防汛抗旱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益:
——十年来,大江大河和重要支流堤防无一决口,大型和防洪重点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全国防洪减灾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17万亿元,防洪减淹耕地31656千公顷;
——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解决2480万人、1772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确保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平均每年抗旱浇地面积3.75亿亩,年均挽回粮食损失4140万吨;
——十年来,我国每年转移安置受洪水、台风威胁的群众上千万人次,年均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由上世纪90年代的3909人下降到本世纪的1500人,其中2011年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降至519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
……
防汛抗旱,是中国社会千百年来面临的永恒课题。然而,灾害,总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茫茫禹迹,必将继续见证中国治水兴水的伟大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