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气候大会前景堪忧 资金和适应问题或许会有进展

2011年12月03日15: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德班 极端气候事件 减排 谈判 京都议定书 国家能源安全 联合国 低碳 IPCC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记者: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敢于承担,您觉得这是因为什么?

张海滨:如果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参加气候变化谈判的初期,中国开始节能减排还主要是受国际压力所致,那么现在中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当然有国际因素,但主要是内部驱动了。

简言之,有三大内在驱动因素:一是服务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国家的重大战略,关系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节能减排是题中应有之议。二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激增,能源安全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对我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三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高排放已导致我国环境承载能力严重透支,同时中国对气候变化脆弱性日益提高,因此节能减排也是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所迫。

记者:您觉得气候谈判20年来,中国谈判代表团所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变化?

张海滨:一是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大大增加,从过去的积极参与方转变为现在的关键参与方,从过去的相对边缘的地位到现在处于谈判舞台的中心位置。

二是中国的谈判姿态越来越积极和有建设性。从谈判之初的相对谨慎到现在的日趋灵活,中国现在比过去更积极推动达成国际气候协议。

三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角色有所弱化。

记者:我们看到气候谈判经历这么多年,其实谈判已经远远超越了气候本身,不但是各国利益的博弈,更是社会变革的需求,您怎样看待这个变化?

张海滨:看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看国际气候谈判的内部博弈,二是跳出谈判从外部看气候谈判。如果从外部来看,20年的国际气候谈判已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观念上,各国已普遍接受低碳和绿色经济的概念和思想;在政策层面,大多数国家都已承诺国内减排目标,并将其融入国民经济社会计划;在立法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气候变化法;在制度层面,许多国家政府都已建立了系统的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国际谈判促进了国家的低碳行动。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20年来国际气候谈判的得失,不要一味埋怨,而应该保持信心和耐心,坚持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

记者:请您预言一下国际气候谈判今后的走向。

张海滨:2012年后的国际气候制度的建立还需要3-5年的时间。目前将进入一个过渡期。新的国际气候协议何时达成,有三个因素值得观察。一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结论;二是世界何时走出金融危机;三是极端气候事件是否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灾难。(人民画报记者殷星从德班发回的报道)

中国外文局德班气候会议报道组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