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控烟履约仅得37.3分 中国控烟尴尬重重
中国2003年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9日起公约生效。按照《公约》要求,作为缔约国,中国应于公约生效满5年,也就是2011年1月9日,在包括室内办公场所在内的所有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
然而,中国并未成功兑现承诺——2011年1月在京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打出了中国完成条约规定37.3分(百分制)这样一个不及格的成绩,在100多个《公约》缔约国中,中国控烟的执行情况排在最后几名。
中国为何在控烟之路上徘徊不前?很多人将矛头直指烟草业巨额利润——烟草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直接介入政府控烟机构是导致中国烟草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我们现在的控烟履约协调机制当中,工信部是组长单位,而烟草专卖局现在也由工信部代管,烟草专卖局的局长是工信部的党组成员,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又是一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著名控烟专家吴宜群教授指出。
对此,杨功焕表示,烟草行业带来的净效益已是负值。如果只看到“纳税大户”和就业人员众多这些暂时的“好处”,看不到长远的、更大的危害,无异于饮鸩止渴。
公共场所禁烟纳入国家战略 控烟“路线图”出炉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这是控烟首次被列入国家规划,被视为中国从“消极控烟国”走向“积极控烟国”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
此后,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计划,省级城市要在五年内实现100%公共场所禁烟。
疾控中心人士称,“公共场所”是指广义的公共场所,不仅包括医院、学校、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还包括饭店、餐厅等。而“禁烟”不是简单地说禁止吸烟,不仅包括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无人吸烟,也包括没有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同时杜绝向青少年出售烟草。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表示,当前中国的控烟措施与中国签署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他建议分三步实现全面控烟:第一步在“十二五”初期有效控制烟草消费需求的扩张,实现烟草产业的零增长;第二步在“十二五”末期实现烟草种植、生产和流通各领域全面缩减;第三步在“十三五”时期实现烟草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