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护理难,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医院的护理人员不足。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1978年,卫生部编制综合医院人员草案,提出床护比为1∶0.4。此后30余年,这一数据始终未变过。即使是这一标准,目前在大城市的很多三甲医院,也不能完全达到。从医护比来看,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执业(助理)医师为220.5万人,注册护士184.1万人。世界银行《1993世界发展状况》中提出,医护比为1∶2至1∶4。照此计算,我国护士配置缺口超过200万人。从千人口护士拥有量看,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只有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在1以下。2009年,我国千人口注册护士为1.39人。
护士人手少,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护士的管理使用上,很多医院存在不少问题。打针的、发药的、量体温的,有时一下子来六七个护士。等病人需要的时候,连护士的影也看不见。
陈晓红说,非护理人员护理患者与经济发达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关键是管理理念和护理模式问题。目前,我国护理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打针的只管打针,发药的只管发药, 护士没有以患者为中心。
责任制护理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在国外兴起,但我国在推广中一直流于形式,常常是把患者分给护士。陈晓红说,病房门口挂着责任护士的名字,但患者和护士互不相识,责任护士的责任没明确,患者有问题找不到护士,医师有问题不知道联系谁,临床护理工作的状态是名为责任制护理,实为功能制护理。我国的护理模式从本质上还停留在流水线式的以护士为中心的分工护理。
从以护士为中心的分工护理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护理模式。以往表扬信和锦旗上只有医生的名字,现在护士的名字也上了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