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疑似蜱虫咬伤:做百余项检测 花费11万

2010年09月26日09:4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蜱虫 疾控中心 咬伤 疑似病例 山东农民 疑似患者 误诊误治 叮咬 病原体 检测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研究空白下的治疗差异

蓬莱疾控中心认为,因未分离出病原体,当地与河南商城患者是否因同种病毒发病等,均未可知

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也出现许多被蜱虫咬伤的病例。当地疾控中心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9月中旬,商城县共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120个。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对记者说,蜱传疑似无形体病的治疗并不复杂,也不昂贵。他曾经在一个乡镇卫生院调研时发现两名患者,“按照我的治疗方案,在那个卫生院治好了他们的病,三四天就能下病床。”

商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德强介绍了他们医院的诊疗方案。他们在2008年4月遇到第一个疑似无形体病患者,展开了全院大会诊。一个月后,一个医生在卫生部网站上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指南”,院里就打印下发,再次会诊学习。

王德强说,现在遇到疑似患者后,院里都会按照指南上的规定,对病人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胆红素等项目的检查,这些项目要求的检测水平和费用都不算很高,也都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

一些危重病人,还会依据其既往病史和现有症状,加上脑CT、肝脏CT等比较贵的检查,不过这些同样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

对于为什么没像商城人民医院那样根据卫生部指南进行诊疗,蓬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治电解释说,因病原体至今没分离出来,患者是否由无形体细菌造成的,蓬莱患者是否与河南商城病人患有一样的病毒,两地为害的蜱虫是否为同一种类,目前都是未知。

流行病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黄建始教授认为蓬莱疾控中心的解释是一种托辞,但这种托辞又是合理的,毕竟还没有相关研究结论。

2006年安徽发现第一例疑似无形体病例,并出现传染和病患死亡。由于未分离出病原体,今年卫生部专家将其暂定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今年9月,中国疾控中心在商城县宣布分离出新型布尼亚病毒。

一名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疾病名字会变化,也表示对此疾病还不确定,也就无法让基层医院去参照‘无形体病指南’进行规范诊疗。

日前,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蜱虫传播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旧指南与新病名

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认为,当疾病名称改变,基层医院也就有理由不遵照原来指南的警示了

蔡云芳去世后,儿子崔洪良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蜱虫致病的资料。他搜到了卫生部制定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该病由蜱虫传播,症状和母亲的极为相似。

崔洪良还发现,指南中明确指出,治疗该病时慎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而蔡云芳的用药清单中有胰岛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激素类药。

“为什么市人民医院不遵照指南中的警示?”崔洪良感到疑惑。烟台毓璜顶医院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蓬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秦焕玉说,他们在治疗时也使用过激素用药。

他解释说,指南上所说的无形体病是一个确诊的病,而现在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个不确定的病,他们针对患者出现的某些症状,只能使用激素药品。

一名流行病学专家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当把无形体病改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后,基层医院也就有理由不遵照原来指南的警示了。

无形体病防治指南中要求,做好各级卫生机构的宣传,这一点也被忽视了。

崔洪良说,他们村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无形体,也不知道蓬莱山区常见的蜱虫叮咬能导致这种病。蓬莱湾子口村的村医崔大地说,没有卫生机构来宣传过。

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王姓副院长称,蓬莱地区早在2007年时就出现过蜱虫咬伤人的情况,2008年烟台市和蓬莱市曾向县级医院下发过卫生部颁布的无形体病防治指南,“但是大规模出现蜱虫伤人是从今年开始的,之前没听说过有人被咬致死”。

蓬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治电称,今年6月份,他们接到市人民医院第一例疑似蜱虫叮咬案例报告,并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采集了相关样本送交上级部门,但没有证据显示患者是被蜱虫咬伤患病。”

王治电说,7月份以来,蓬莱市疾控中心配合省、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展开了无形体病调查,“对疑似病症患者进行的检测发现,无形体检测均为阴性”。

“病人携带的病原体目前是否分离出来,省疾控中心还没给我们反馈,是否与河南商城是一样的蜱虫叮咬携带的布尼亚病毒,现在还不可知。”王治电称,“未确定疫情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宣传,以免引起更大的恐慌,对群众也是不负责任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