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刚到寒风拂面的初冬时节,许多人就被每年总习惯此时兴风作浪的老毛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了。却原来,这正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作祟”的表现。
11月14日是第六个“世界慢阻肺日”,但当问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什么”时,大多数人都一脸茫然。“而中国目前慢阻肺发病人数达4200万,每年死亡128万人,平均每分钟死亡2.5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白春学教授面对《生命时报》记者,有些痛心疾首,“作为人类健康第四大杀手,患病知晓率很低,公众知晓率更低!”
六大原因诱发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以呼吸时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引起肺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白春学向记者介绍,“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暴露、粉尘、烟雾和与有害气体接触是慢阻肺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且可以预测,在未来数十年内,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将进一步上升。”
然而,高发病率却伴随着低知晓率和低重视度。“由于慢阻肺进展缓慢,早期仅有咳嗽、咳痰等表现,症状不明显,病人往往不去就医,因此失去了早期发现的机会。同时,一些医生对慢阻肺也未能引起警觉,早期病患容易漏诊。再加上社会健康教育不足,以致公众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慢阻肺的存在!”
但事实上,如果能尽早采取措施,比如存在以上高危因素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肺功能检查,完全可以做到早诊早治。同时,白春学认为,社会需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控制大气污染;医院需提高慢阻肺的诊出率并进行规范治疗;病人也应从自身做起,戒烟、预防感染,提高身体素质,坚持规范化治疗。“只有三者联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狙击慢阻肺靠抗感染
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而急性发作是慢阻肺恶化的加速器,有时一场普通的感冒便能使慢阻肺“雪上加霜”。所以,减少急性发作、有效快速控制感染是减缓慢阻肺病程的关键。
但目前抗感染治疗用药选择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一种抗生素无效,就换一种,病人往往得经过多种昂贵抗生素的轮番轰炸,既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又耗费了大量金钱。
若针对导致感染的病原体选择抗生素,相比单纯依靠经验用药,就能更有效地对抗病原体感染。“但传统的病原体检测至少要3天才能给出报告,延误了病人的及时治疗。”白春学说。
“但现在事情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了。由我们医院牵头,与美国范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合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治疗’项目采用多重PCR快速诊断技术,同时监测数种细菌、病毒,4小时就能诊断出感染的病原体,帮助临床医生早一些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死亡率。”白春学对慢阻肺诊疗前景充满信心。
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至于慢阻肺的治疗,白春学则介绍说,目前治疗慢阻肺的药物主要是抗炎药和支气管舒张剂等,近年有噻托溴铵、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等新药诞生,已投入临床使用并取得明显疗效。
此外,白春学对气功康复法在慢阻肺病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推崇有加。“身体和意识松弛,默念字句,摒除杂念,由意领气,经鼻吸气,缩唇呼气,进行呼吸、姿势和意念的锻炼。这套松静内养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而且运动量小,包括心肺功能明显减退的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采用。国外的同行听闻气功康复法,也啧啧称赞。”
白春先最后强调,预防、治疗和康复,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却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像慢阻肺这样的慢性疾病,防患于未然固然最为重要,若已患病,长期坚持不懈的规范化治疗和康复训练,则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病程进展,不可有所偏废。(白春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记者 黎音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