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9日召开的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会议上获悉,自8月下旬全国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共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18万件,退市和销毁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共计121万余公斤。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会议上提出,各地工商要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3个月取缔无照经营近7万户
今年8月下旬,国务院决定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即行动,集中开展清理和规范生产经营者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针对经营者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专项执法检查、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170万余人(次),检查经营企业和个体户430万余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5万余个(次),对6万多个重点区域进行了专项整治,取缔无照经营近7万户。
据悉,到今年年底,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并要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
各地工商要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周伯华要求,各地应尽快建立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制度,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应急系统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应急机构、队伍、车辆、物资、设备的状况,确保应对突发性事件时通信畅通、指挥灵敏、行动迅速、应对及时。要建立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能按照预案要求采取行动,尤其在重大节日、集会或其他特殊时期,能够及时有效启动预案和迅速妥善处置突发问题,切实保障市场消费安全。
周伯华要求,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对已经制定的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符合本地预警和处置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突发事件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