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表明,A股市场的投资择时可能比择股更重要
今年以来,随着股指的不断走低,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认购意愿冷淡,间接导致各基金公司的发行情况出现明显分化。有不少基金公司批了就发,甚至延长募集期仍未见好转;但也有基金公司“闲庭信步”,获批一个多月未见实际行动。
据悉,华夏策略精选基金4月底就拿到了证监会的批文,但至今仍未与翘首以待的投资者 “谋面”。有市场人士指出,由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领衔的华夏新基金发行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顺利完成募集应该不是问题。新基金发行迟迟未正式启动,或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发行和建仓时机。沪指跌破3000点后,未来机会多于风险,相信华夏新基金已经等来了比较好的发行时机。
业绩领先成坚强后盾
华夏策略精选的拟任基金经理王亚伟是明星基金华夏大盘精选的“掌舵人”,回看华夏大盘精选的表现,华夏策略精选的号召力或可从中“窥豹一斑”。有数据显示,自王亚伟担任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基金经理后,2006年,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54.5%,进入偏股型基金的前十名;2007年,该基金以226%的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一,比第二名高出35个百分点,净值增长率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
截至今年5月11日,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净值达6.3元净值,不到4年的时间里,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达到633.11%,比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高335.52%,比同期上证指数高420.72%。算上分红,华夏大盘基金近4年来的年复合平均回报超过50%。
华夏大盘精选以出色的业绩成为同类基金的佼佼者,主要得益于其独到的选股风格,该基金本来投资风格设定为价值型,但经2006年11月基金合同契约的修改后,将原先投资大盘股的定义明确为“大型上市公司是指总市值不低于15亿元”。此后,虽顶“大盘”基金之名,但华夏大盘精选主要投资在中小盘的成长股上。独到的选股风格造就了这只基金业的神化,而接下来的华夏策略精选,如何选股,市场将拭目以待。
择时是一种责任
日前,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当问及华夏策略精选为何不发时,华夏基金副总裁张后奇表示,“若拿到批文就发,我相信可能一天就完成发行了。若建仓在大盘的3600点,现在又是怎么样的市场情况呢?”,虽未言明,但从张后奇的话中可以看出,华夏策略精选迟迟未发的关键在于,市场下跌尚未尘埃落定,仍未到最佳建仓时机。
资料显示,4月28日,华夏策略精选获批发行;5月5日,本轮大盘反弹就戛然而止,缓慢下行;6月,市场暴跌,截至昨日,如以本轮反弹的阶段性高点3768.22点计算,市场已跌去886.91点,跌幅达23.58%。应该说,华夏策略精选的迟迟不发是“明智”的,在择时上华夏策略精选没有“犯错”。
业内人士指出,新基金在建仓期都面临着择时和选股能力的问题,而择时选股能力恰恰是决定基金业绩的关键,目前,市场不稳,若急于募资建仓,基金公司则有失谨慎,对投资者也是不负责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