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发布了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注意到,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成为下一阶段央行的主要政策思路之一。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而在更早时间颁布的“国九条”也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要求。
事实上,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50%至80%的直接融资比重,我国10%至15%的比重,显然与之差距很大。有金融专家指出,直接融资比例过低已经成为中国优化金融结构、健全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的一大障碍。
而直接融资比例过低的直接后果是间接融资比例越来越高。对此,有专家认为,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其弊端是既妨碍企业和地方政府通过债券市场进行必要的融资,又给商业银行增加了信贷风险。另外,直接融资不发达也影响了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限制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间接融资所涉及的系统风险比直接融资要大得多。美国次贷风波之所以波及范围如此之广,原因是一部分投资风险是在间接融资渠道内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等机构所作投资,由于自身要考虑承担投资风险,出现问题后反倒容易分摊消化。因此,为了降低风险,提高金融稳定性,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但一定要避免直接融资产品走样,使风险绕回到银行体系。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经济过热背后的实质问题是中国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不够好。完全靠商业银行贷款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形式还没有彻底改变,经济过热如果是由商业银行支撑着,那么此后的影响将直接波及商业银行。世界经济的潮流决定了依靠商业银行融资的经济时代已结束了,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投资,大力发展资本市常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将国内金融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可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
众所周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力,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更好地传导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意图,改善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企业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投资人投资渠道。
而在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对发展直接融资十分有利。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且从中长期趋势看,全球流动性过剩、养老金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导致的高储蓄率、外资持续流入等多种因素,将使我国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市场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企业直接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这些为大力发展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绝好时机。
我们看到,报告在强调积极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还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思路。报告指出,要通过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以更好满足市尝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货币、资本、保险市场协调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融资也获得较快发展。比如,央行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公司债券发展,不断丰富公司债券品种,完善债券市场结构;积极推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扩大公司直接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央行还十分注重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从根本上完善了直接融资环境,提升了市场功能。
在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也有专家提醒,要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当前,金融资源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配置不平衡,直接表现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不平衡。而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则需要以产品创新为重点、市场建设为基础,坚持创新力度、发展速度和市场承受度的有机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