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中,中国A股由牛转熊。
据接近中国保监会的人士透露,一份以公允价值划定保险资金入市规模的征求意见稿正在业内流传。
在这份意见稿中,先前订下的20%入市上限将被明确以公允价值计价形式计算。而在之前的牛市中,借天量浮盈暗度红线陈仓,已成灰色地带。
按接受记者访问的多位保险业人士的说法,实际上,由于中国股市由6000点高位峰转之下,先前因持有浮盈,而使得公允价值高过20%的部分早已跌回,于是目前各家公司暂无太大斩仓压力。
但对于萎靡已有时日的沪港市场,这显然又是个潜在减少资金供应量的坏消息。
公允方案
自2005年2月保险资金获准放行直接入市开始,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为代表的保险业资本大鳄已于股市之中搏杀三载有余。其中正逢A股牛市,股市投资收益甚至已远超其承保业务收益。随着时间的延续,保险资金直接与间接入市的总比例已被提升至20%,其中直接入市额度升至10%。
在当时旧的中国会计政策下,险资的入市规模确认,也与保守的会计政策相呼应,即多以初始投资的成本进行确认。
在近两年的牛市中,坚定持有者早年买下的优质标的,早已在账面积累了大量浮盈。以2006年6月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战略购入的中信证券(600030行情,股吧)股权为例,国寿股份与国寿集团昔日以9.29元/股购入的资产,最高时股价已飚至117.89元/股。其初始投下的46.45亿资金,也在那一瞬间变作589.45亿元,账面浮盈高达543亿元。
然而,这部分丰厚收益,并未在监管额度之下进行重估。据接近中国平安的人士透露,该公司持有的股票市值,最高时甚至一度达到同期总资产的25%。
2007年初起,在真实展现公司投资收益能力的前提下,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也与海外同业一样,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这一会计政策下,原本按市价与成本孰低的投资资产确认,同样被改作实时交易价值入账。
“正是与证券市场接轨的初衷,监管层开始考虑调整保险资金入市规模的确认方式。”前述消息人士表示,新会计准则在证券行业推行一年之后,公允价值已深入人心。保险行业也有必要引入这一确认模式,以保证政策监管的切实有效。
戏剧性地回落
显然,若上述政策于2007年10月中国A股巅峰之时出水,对整个资本市场资金面的不良影响不言而喻。手握近3万亿总资产的保险机构,必然迅速调整资产结构,将超过上限部分立即获利了结。
事实上,直到2007年岁末,上证指数回落至5261.56点时,仍有不少保险公司持有股票与证券基金的市值,还略高于总资产的20%。
按平安证券研究员邵子钦的估计,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持有的市值均在20%附近。而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的预计,至2007年岁末,中国人寿持有股票的账面浮盈预计高达773亿元、中国平安可达380亿元、中国太保也约有195亿元的股票浮盈。
2007年三季度,A股单边牛市结束,走势陷于震荡,保险机构随之改变操作策略,加入“打新”大军。
在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的2007年三季报中,其账面现金分别高达1043.74亿元和605.42亿元。与此同时,大量前期持有的短线股票被获利了结,同期平安与国寿资产负债表中以股票为主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只有645.85亿元和346.61亿元,甚至低于货币资金。
然而,尽管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减少,但两只大鳄所持的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却未见明显缩水。这一科目,包括了众多作为保险机构长期配置的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股票。
以中国人寿为例,其持有的前十大上市公司股票,几乎全部是以出售类为主的结构。
而对比该公司2007年半年报与三季报,前10大持有公司股票中仅有一只发生变化——原中报中的大秦铁路(601006行情,股吧)被新上市的中国神华(601088行情,股吧)所取代。而包括上文提及的中信证券、民生银行(600016行情,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等在内的金融蓝筹股则一直鲜有变化。
按已披露的上述10家公司股票,其购入时的初始成本仅334.24亿元,假设中国人寿一直持有至2007年底,则总账面价值可高达886.66亿元。这其中,计入出售类资产的部分账面价值高达845.07亿元,占持有全部10家公司股票总量的95.31%。
然而,至2月22日,上证指数已进一步回落至4370点,较最高时已下挫28.6%。于是,在沽出交易类短线品种与继续持有出售类资产“缩水”的情况下,保险大鳄们的入市份额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同样以中国人寿持有量最大的中信证券为例,2月21日其股价已由2007年岁末的89.27元跌至67.19元,跌幅达24.73%。于是,若中国人寿选择在2008年继续持有,则其账面浮盈也由2007年底时的290.36亿元缩至202.48亿元。
于是,行至近日,保险大鳄们按公允价值的入市比例,多数又戏剧性地以这一形式回落到“安全”的监管区间中。按一位业内分析师的判断,目前国寿与平安的按公允价值的入市比例已重新回到17%附近,其中股票9%-10%,证券投资基金7%-8%。
但即便如此,面对接近10%的直接入市上限,那些“稍不注意”超出的浮盈,依旧难逃“红杏出墙”后的沽售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