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在日前发布的200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正在加大。将落实从紧货币政策,同时适时适度微调,稳妥运用利率工具。
在一些专家看来,这意味着央行仍将治理通胀作为首要任务。今后一段时间,央行或多管齐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都可能成为紧缩手段。
通胀风险加大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三大因素推动未来通货膨胀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一是外部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等因素对价格形成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通胀预期较强;三是受翘尾因素影响,即使没有任何新涨价因素,2008年特别是上半年的CPI也会处在较高的水平上。
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创1996年10月以来11年月度历史新高;环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央行报告显示,更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走势的指标——GDP缩减指数达到了5.6%,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
央行指出,在全球化加快发展及经济转型背景下,本次通货膨胀形成机理更加复杂,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以及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等因素对价格产生了叠加影响,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也在短期内对价格上涨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些专家表示,雪灾、节日消费等因素对CPI的影响是短期的,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消费启动、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要素重估将长期推动物价上涨。
多种紧缩手段
“最可怕的是通胀预期由食品部门转移到非食品部门。”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升息会有很好的作用。”他估计,年内将至少加息三次,预计3月份会加息一次。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加息的空间越来越小。一方面,尽管CPI处于高位,但此番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复杂,很难通过加息来抑制;另一方面,美元已经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出现反转,其他国家的央行,如加拿大、英国近期纷纷降息。为避免与国际利差进一步缩小,中国的加息空间有限。为此,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提出了“稳妥运用利率工具”的说法。
在存款准备金方面,央行2007年先后10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2008年1月25日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一般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5%。对此,李慧勇指出,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是否合适,关键还要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和资金周转能力。目前,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依然很低,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李慧勇说,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是最有效、使用成本最低的货币政策工具,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提高到18%。
在汇率政策方面,李慧勇指出,目前来看,出口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支持人民币继续升值。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为8%左右,并且可能会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