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2007年如火如荼的股市,我们在2008年迎来了乍暖还寒的期市。如同对股市充满盼望一样,我们对期市也充满梦想。这梦想就是让中国拥有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大国定价权。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正迎来一轮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黄金期货以后,股指期货、钢材期货、生猪期货等更多的品种都将在2008年与公众见面。虽然在绝大部分商品上,中国仍不能决定国际价格,但至少,我们不再缺席。
成为世界定价中心,是个伟大的梦想。伦敦、纽约已经领先了我们100多年,但也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需要直面挑战,把改革推向深入,向着标竿直跑。
当经济大国没有定价权
2007年,中国经济是过热的,但大多数企业的利润却是减少的;2007年中国农产品是丰收的,但粮食价格、食品价格却是大幅度上涨的。这矛盾的逻辑背后就是农产品、基础原材料、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不在中国手中。
去年在纽约棉花期货价格上扬的带动下,中国国内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由此,中国棉纺织企业成本提高,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整个棉纺织行业度过了非常困难的一年。
无独有偶,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钢铁企业将面临利润率大幅收缩的困局,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国际铁矿石合同供应价格将上涨35%,海运费翻番。
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间的不匹配和不相容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问题。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王立华近日在演讲中指出,我国金属能源商品的大进大出贸易格局,和国际金属能源期货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客观上需要通过期货市场,掌握金属、能源等大宗商品期货的定价权,实现中国因素的主导定价机制,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中国要争取尽快确立在世界原材料期货市场中的定价中心地位。中国具有确立在世界原材料期货市场中的定价中心地位的必要条件。其实,石油定价权最早也不在美国,但作为国际上石油最大的进口国,美国的国家利益促使其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定价中心。
期货牛市“快马加鞭”
可喜的是,中国新一轮期货市场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2007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规模创下新高,全年成交额突破40万亿元。市场各品种运行平稳,其中,铜、大豆、豆粕、小麦等合约成交较为活跃,全年均有较大增幅。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期货市场现在具有明显的多头特征,是开发新品种的黄金时间,这些新品种将极大地丰富市场内涵,扩大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力,并为后续资本市场的各种创新和功能的发挥提供工具支持。
在我国期货市场18年的发展历程中,上市新品种一直是个敏感、缓慢和操作复杂的问题,并对期货市场发展形成一定“瓶颈”。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彻底改变。
2007年,中国期货市场先后上市了4个期货新品种,包括在上海的锌、在郑州上市的菜籽油、在大连上市的聚乙烯和棕榈油。而进入2008年以后,又推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黄金期货。尽管股指期货尚未推出,但来自期货业内的消息说,2008年的这个春天有可能成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季节。
按照计划,2008年,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将好戏连台,股指、钢材、生猪、稻谷等新品种蓄势待发,商品期货期权也有望进行试点。
改革已到破题时刻
中国期货市场改革已经到了破题的关键时刻。铜价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油价看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农产品看美国的CBOT市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它们有完善的交易制度,较为成熟的规则体系,活跃的交易。而中国期货市场至今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既没有对外资开放,也没有引进类似证券市场的QFII制度。
中国商品定价权的缺失加大了国内企业参与期货保值的难度。这些企业不得不转向海外期货市场,大大削弱了国内期货市场做大的基础,反过来又致使期货市场难以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专业人士指出,中国现有的期货市场法规,都是在清理整顿的条件下形成的,带有管制色彩,已经严重阻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成为期货交易的主体。而最重要的则是开放,了解并熟悉国家通用的游戏规则。因为,一个封闭的市场最多只能成为国内的定价中心,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定价中心。
具体来说,专家建议应充分利用浦东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位,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上海进行金融体制、金融政策以及具体机制上的创新和探索的支持。譬如,能否尝试在上海试行金融品种开发备案制。为此格林期货还专门建议改革现有期货品种上市需要层层审批的制度。
除了产品创新以外,外汇管制也是期货市场必须面对的问题。业内人士期望在政策上放宽对资金的入市限制,取消有关信贷资金、证券资金不准进入期货市场等规定,允许证券投资基金按一定比例到期货市场参与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