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离开那家保险代理公司了。”吕先生大学毕业进入上海一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从事保险服务代理工作。原本一心想在保险中介行业大干一番的他,却不到半年就选择了“转行”。
对此,吕先生颇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与保险公司代理人相比,“中介机构的保险代理业务实在太难开展了。”
而中国保监会昨日发布的统计报告似乎也印证了吕先生的观点。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共有145家中介机构停止经营保险中介业务,退出保险中介市场。在与保险代理人的渠道销售竞争中,保险中介机构落于下风。
保险代理人优势明显
“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员相比,保险公司代理人对公司产品设计、业务流程更熟悉。”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理财顾问谢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她告诉记者,中介机构业务员与保险公司代理人所销售的保单是相同的,但保险公司会对代理人的从业资格、产品条款进行全面培训,从而帮助代理人更清晰地为客户解释条款、制订保险理财计划。
与此同时,谢芳认为,保险公司代理人除了对产品更熟悉外,保单服务也更便捷,这将使客户的理赔、续保更方便、快捷。
对此,吕先生承认,中介机构业务员对所提供的保险产品、服务流程的熟知度都不如保险公司代理人,“一般情况下,业务员都是通过阅读保单条款来认识某个产品,很少有专门的培训,和理赔部门打交道、熟悉也需要一点时间。”
不过,这并不是影响中介机构展业的最主要原因。在吕先生看来,客户对中介机构的不了解,是中介机构业务难以开展的一大原因,“而中介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其运行、展业的成本比较高,也让一些保险公司转而选择成本较低的代理人销售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粟芳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分析指出,保险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其代理人队伍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而中介机构的业务发展才刚刚起步,“而且保险公司代理人并非正式雇员,这种销售模式的成本比较低,这也使得中介机构业务员在市场上"遭冷遇"。”
发展中介机构是趋势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吕先生已经离开了保险中介行业,但他依然看好中介机构的发展。而粟芳和谢芳也都表示,“发展保险中介行业是中国保险市场未来的主要趋势。”
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三类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其中,保险经纪公司实现盈利8398.46万元,营业收入达13.39亿元,同比增长29.87%;而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仍为亏损状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88亿元和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55%和43.91%。
对此,粟芳分析称,虽然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理想,客户对保险中介行业的认识不足,但中国保险市场很大,“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她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在市场拼争中认识到保险中介的重要性,这为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更重要的是,粟芳指出,随着保险公司改制,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道路,经营重点向产品开发、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回归,以及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对风险防范、风险管理等服务需求的增强,“这些都将为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提供极佳的空间。”
与此同时,吕先生也告诉记者,与保险公司代理人相比,中介机构业务员并非毫无优势。他举例说,通常情况下,中介机构可以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代理权,从而挑选适合的产品组合,为客户制订一个相对更适合的保险理财计划。
粟芳表示,与保险公司代理人的代理合同相比,中介机构业务员与公司签署的是雇佣合同,这样的劳动关系更稳定,也比较具有约束力,“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公司的诚信度和品牌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