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水涨又船高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1374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基金、股票和未上市股权投资实现的收益占到总收益的72.9%。
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比例、规模以及收益上的增长,或许是最能反映近年来险资运用的变化趋势的。
查阅历年的资料可以发现,2002年,随着央行的降息,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保险资金年收益率从2001年的4.3%降至2002年的3.4%。到2003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仅为2.68%,
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以及资本市场的转好,2005年全年保险资金投资总收益水平达3.6%,比上年度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协议存款收益水平高于4%;债券投资约为4.45%,比上年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高于6%。
开放的投资渠道在2006年为保险资金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回报。2006年全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了5.8%。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收益率早在2006年6月底,就已达到10%,投资基金收益率9%,带动了整体收益率的提升。
在投资收益增加的同时,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也在不断改善。
据统计,2003年末,8739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54.3%,国债投资占16.8%,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5.5%,其他投资(包括金融债券、企业债和其他投资)占23.4%;到2006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7785.39亿元。在具体的投资结构中,银行存款降至33.67%,债券投资占53.14%。由于去年国内股市表现良好,保险公司全年共拿出912.08亿元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而直接投资股票以及未上市股权的保险资金累计达929.24亿元,合计共占10%。2007年,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比例上限由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提高到了10%,而银行存款在2007年前9个月占比仅为26.36%。
QDII蓄势待东风
虽然还没有正式产品问世,但保险QDII的眉目也是越来越清晰了。
日前,平安和华泰保险获得了以自有外汇或者购汇方式投资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的资格,在此之前,生命人寿也获批以自有资金委托开展境外投资。虽然具体的细则仍然缺席,但是险资境外投资比例在《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已有规定:保险机构“出海”资金不得超过其上年末总资产的15%,其中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投资范围也已经过多次商定,因此留下的悬念并不多。
按照规定,此次获批的公司可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5%的人民币资金购汇投资香港股票市场,所投股票将以香港H股、红筹股为主。资料显示,中国平安上年末总资产达4417.91亿元,按比例计算投资上限为220亿元左右;华泰财险投资上限也在9.6亿元左右,其中包括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
而根据外管局相关披露,截至9月末,已经有14家保险公司共获得了65.7亿美元的购汇额度。
除了外汇资金上的准备外,产品设计上也是早有准备。据了解,中国平安、新华人寿、太平保险和华泰财险等保险公司早在《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就已经上报了产品方案,等待监管部门审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然而,此前基金QDII、银行QDII的收益并不如人意。此时QDII出海,收益几何成为让人担心的问题。不过好在保险QDII产品的卖点本在保障功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保险公司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回避单一经济体波动风险。
备战房地投资
根据《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保险资金可以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其中第十条规定,保险间接投资范围,主要包括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但是在基础设施投资放开后,对于《办法》中并未涉及的房地产领域,保险资金进退如何呢?
2007年11月6日,平安集团发布公告:由公司在最高授信额度内为旗下深圳市平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平安置业)提供人民币10亿元的贷款担保,同时为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平安海外)提供0.1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由于平安置业是平安集团下属平安信托的控股子公司,主要投资方向为房地产业务,此举也因此被认为是平安进军房地产的一个信号。
中国人寿在11月8日也发布公告称,欲以超过五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旗下部分自有房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中国人寿称,所有土地均位于当地较好地段,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
据称,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在今年5月就称,早在两年前,中国人寿已在着手研究投商业房产领域,并已在人员、项目、制度流程等方面,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饶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