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央行将适当加大调控力度 维持币值稳定 人民币汇率突破7.48关口 -185万张奥运门票30日预售 每人最多可订50张 开幕式方案获通过 -嫦娥卫星29日18时左右第三次变轨 开始对地球和月球成像 专题 -建筑相关能耗已占全社会46% 今年已关停1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 -注会审计调整"挤压"4.7万亿股市泡沫 刘纪鹏:股市不太可能暴跌 -金融衍生品大发展 多个品种将推出 43家期货公司注册资本过亿 -遇突发事件药企可强行仿制专利药 青岛鼓励公立医院向社会融资 -中国立法规定违章建筑拆除权由政府行使 个人可开办律师事务所 -上海部分加油站限量供应柴油 各地柴油零售市场已全线告急 -中国立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
夫妻房贷险催热市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冷 传统房贷险面临退保潮

  自去年国家禁止强制购买房贷险后,佛山的房贷险市场即陷入冰天雪地之中。据了解,目前人保、太平洋等数家大型财险公司均已停止房贷险销售,而永安、太平、天安等数家中小型财险公司,虽然还保留着房贷险的销售,但所占份额极小。

  年底将至,不少房贷族加快了还贷步伐,令传统房贷险面临新一轮退保高潮。太平、天安财险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表示,现在别说是推广房贷险,光是应付原有房贷险的退保潮,就已让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由于长时间的“入不敷出”,人保、太平洋等大型财险公司已停止销售该险种,而太平、天安等中小型财险公司虽然继续在销售,也已将其视之为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

  缘何房贷险离开了政策强制就频频遇冷呢?“房贷险的利润非常低,有些客户投保两三年就要退保,一套房子每年也就100元左右的保费,而办理理赔手续麻烦且费时,保险公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实在是得不偿失!”天安财险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

  暖 保障型房贷险受关注

  加息导致还贷风险加大,令不少消费者开始怀念起房贷险的好处。据了解,近期一款住房抵押贷款保障保险成为一款新型避险工具。

  据平安财险佛山分公司的理财顾问何小姐透露,最近向其咨询房贷险的客户明显增多,且大多数是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年轻房贷族。由于对长达几十年的房贷风险心存担忧,此类房贷族大多比较倾心于能够提供人生意外保障功能的房贷险。

  该险种又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夫妻房贷险”。据何小姐介绍,该险种今年开始在佛山推出,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原有房贷险只保房屋不保财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生意外还贷保障功能,即无论投保人夫妻双方中任何一方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夫妻双方的还贷责任将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据悉,由于畏惧承保风险,除了极少数保险公司在销售该险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对此敬而远之、不愿意承保。

  分析:预防意外灾祸为房贷族提供保障

  央行多次加息令房贷族的还贷压力不断增大。据了解,前来咨询购买的消费群体,大多为暂时无力一次性还清贷款的中低收入“房奴”,为了预防失业、意外灾祸等有可能导致的还贷风险,保障型房贷险成为他们首选的还贷避险工具。

  “还贷压力不断加大,让贷款人有些力不从心,万一哪天还不上贷款,这房子就有可能保不住了,因此,能够提供人生意外保障的房贷险,相比于那种纯粹为银行提供保障的房贷险,更加符合我们的风险防范需求。”市民刘先生表示。

  建议:夫妻合买或更划算

  专业人士建议可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选择一次性趸缴或是年缴。

  “选择一次性趸缴,在总保费方面或可获得一定的优惠,但一次性交款会比较多,而且未来如果要提前退保,则有可能面临税费损失(税费一次性缴清,退保时不退税)。因此,如果贷款人目前手头不富裕,但未来经济增长潜力较好,提前还贷的可能性较大,则还是选择年缴型产品比较合适。”何小姐说。

  此外,夫妻合买也比一方独买更划算。据何小姐介绍,假如是投保30万元20年的房贷险,如果是夫妻双方同作为投保人,则费率上浮50%后,年交保费约为3000多元,虽然比一方单独投保高了800~1000元左右,不过夫妻双方只要一方出了意外事故,夫妻双方的还贷责任将由保险公司承担。(上官建庆 任伟汉)

来源: 广州日报

图片新闻:
中国将在2015年迎来石油产量顶峰 年产量达1.9亿吨
嫦娥一号火箭残骸坠落在预定范围 落于村民房屋中梁 无人受伤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 2007中国禁毒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