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地说,‘十号文’之后,证监会几乎没有批准过一家单独境外上市的公司”,一些投行人士、律师事务所和投资机构的人士向记者说。
从去年9月8日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十号文”生效以来,对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审批,似乎进入了一个“雷声小,雨点无”的境地。
而最近的一个说法是:证监会的态度是,鼓励“A+H”形式海外上市;除非筹资规模特别大的企业,其他的企业都优先国内上市;而红筹的模式,更是几乎不可能。
“没有公开这么说过”, 证监会一位高层官员向记者否认了此说法。
他告诉记者,由于涉及到海外上市的审批,需要证监会和其他几个部门一块讨论才能决定。从分工上来讲,证监会的国际合作部是负责境外上市审批和备案的部门,但事实上,由于管理层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的动力不断增强,对于海外上市的审批开始变得很敏感。
今年以来,获得H股上市的只有中信银行( 11.37,5.57,96.03%)A+H股(0998-HK)及洛阳钼业H股(3993-HK)和碧桂园(2007-HK)。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记者,中信银行因为筹资额较大,而且是“A+H”的形式,自然受到鼓励,而洛阳钼业和碧桂园则是筹资额极大,且已经是先于“十号文”之前,提前做好了法律手续。
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私下和证监会相关高层沟通后,得到的一个非正式的暗示是:募集资金低于10亿美元的,都倾向于优先A股上市;超过10亿美元规模的,鼓励A+H上市。
今年年初,青海省的第一家拟海外上市的公司西部矿业,已经向香港证监会递交了H股上市申请,但在距离申请日截止的几天,却被管理层建议A股上市,并将很快进入过会阶段,除了上市地变化之外,发行规模不变,集资额约5亿至6亿美元。
“这意味着,马上要更换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一系列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将放弃,重新开始按照A股上市规则来进行”,投行人士说。在此之前,西部矿业已经聘请了两家国际投行作为H股上市的承销商。
事实上,排队等待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颇多,业界认为,至少包括
上汽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北京银行,中国铁路建设以及一家国内钢铁集团企业,但这些企业目前都还未正式得到证监会的批准。
一些国际投行人士对证监会的这种“倾向性”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上市地的选择,应该是由公司的股东、投资人来决定”。
这些排队的企业当中,其中不乏国有企业。记者为此向国资委的一位官员问询,这位官员表示,国资委一直比较支持央企、国企“先海外上市,再回归A股”。他认为从国资出资人的角度来讲,境外资本市场对于公司治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央企和国企的长期发展来说,海外上市是一个比较积极和更规范的选择。
对于A股上市,或者“A+H”上市模式,国资委也表示支持,但“具体的情况还是由公司自己决定,选择对公司利益最大化、对企业上市后长期健康发展最为有利的方式”。
有接近证监会的官员表示,由于上半年证监会重点在国内资本市场建设,对H股以及红筹方式上市肯定不会放行太多,但是下半年之后,这个出口有望放松。
记者从一些国际投行界人士了解到,大部分国际投行手头在做的海外上市单子,都是在“十号文”之间做好离岸公司法律手续的,故此,证监会对于海外上市的审批政策的收紧,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到投行今年的业绩,但如果继续收紧,对投行明年的业绩而言,影响将非常大。本报记者 段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