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表外循环趋势加剧 积聚金融风险

2011年09月21日10: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银行资金 银行 资金 金融风险 金融 风险 商业银行资金 李若愚

近期商业银行资金表外循环趋势加剧,主要表现为银行表外业务、表外融资“双膨胀”。一方面,以银行理财和承兑汇票为主的表外业务激增。另一方面,融资类理财产品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虽然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仍具有资金融通功能,从而形成大量表外融资。与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一表内业务、表内融资相比,表外业务及表外融资具有自由度大、透明度低、监管难度高、风险隐蔽和不确定的特点。银行资金表外循环使得大量资金运转游离于金融统计监测之外,成为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的盲区,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形成了新的金融风险点。

一、银行资金表外循环持续加剧

1、银行理财、承兑汇票表外业务迅猛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近年逐年递增,由2007年的4000亿元上升快速攀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8.51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的发行自2010年以来也强劲增长。2010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2.3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7万亿元;2011年上半年增加1.33万亿元。

2、理财和承兑汇票业务激增推动表外融资膨胀。在贷款规模受控的同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融资功能显著增强。2010年实体经济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实现的表外融资规模为3.85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26.9%,占同期表内人民币贷款的48.4%;2011年上半年为2.12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27.4%,占同期表内人民币贷款的50.9%。

3、监管政策难阻银行理财产品创新扩张。经过2004年的试水期、2005年以后的长期探索期,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自2009年以来进入爆发期。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初就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框架,在这种“边摸索、边发展、边规范”的过程中,形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先行自主创新与监管机构后续跟进监管的互动博弈。早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设立和发行主要通过银信合作的方式,信托平台曾是银行资金“表外化”的主要渠道。具体操作为商业银行将发行理财产品所筹集的资金用于购买信托公司的产品,信托公司转而将这笔资金用于购买这家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或向企业发放信托贷款。2010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年1月下发《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这两个通知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对银信合作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2010年信托贷款增加3861亿元,比上年少增504亿元;2011年上半年增加913亿元,同比少增5102亿元。为规避监管限制,商业银行又沿着两条路径进行表外创新:一是继续沿用信托平台,推出信托受益权转让型理财产品。二是抛开信托平台,直接做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其中,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取代银信合作成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并“曲线放贷”的主要选择。在银行积极创新规避下,管理层加强监管并没有阻挡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的步伐,银行资金表外循环趋势仍在加剧。2010年委托贷款增加1.1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4536亿元,2011年上半年增加7028亿元,同比多增3829亿元。

4、存款被理财产品分流

现在不仅居民“储蓄搬家”购买理财产品,很多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非上市企业也将存款投资于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的分流下,人民币存款出现少增,2010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2.05万亿元,同比少增1.08万亿元,2011年上半年增加7.3万亿元,同比少增1846亿元。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