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进入巨灾频发期亟待建立统一抗灾管理体系

2011年03月14日15: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宫城县 地震概率 东北太平洋 日本气象厅 人遇难 地震海啸 日本政府 人失踪 受灾 核电站

三、建立全球统一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系统应对风险能力

由于上述组织和机构呈现碎片化分布,尽管这些机构也发挥了重大的赈灾减灾作用,但是缺乏统一调配资源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因此如何整合政府、企业与社会减灾资源,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实现减灾由一国(区域)防范到全球联防,迫切建立全球统一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首要的是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可以有两个思路:一是以联合国牵头成立“全球巨灾应急管理中心”,由其负责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国际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协调世界各国联合监控防治自然灾害。二是整合现有的自然灾害组织的资源,铺设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各种组织、机构的联系管道,实现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有助于实现统一筹措资金、安排各种灾害监控防治研究项目和防灾救灾资金用度,把现在分散的自然灾害监控防治项目集中起来,解决全球范围内灾害监控防治总管“缺位”问题。

事后救助不如事前防范,只有建立全球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才能才根本上减少损失,提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有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美国在全国13个流域均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洪水预报,发布警示信息,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3S”洪水预警系统,而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在应对灾害方面的经验都显得不足,因此建立全球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就是要实现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将世界各国国内现有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实现联网,并在缺少预警系统的国家和地区增设预警装置,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国内的灾害预警系统,将各种探测全球大气、地质、洋流变化的探测器密布地球所有区域,实现“海陆空天”全方位监测预警。

要逐步完善各种措施和应急机制:一是要制定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明确各个国家、地区和各个国际组织在突发灾害面前的职责任务;二是形成联合救助机制,要在联合国架构内,各成员国共同签署自然灾害救助协议,各成员国有义务尽快派遣救援队到灾区实施救助;三是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贮备,完善各种国际救援组织的功能,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应急救援格局;四是组织国际间的应急演练,特别是针对地震、海啸等特大型自然灾害的联合防灾救灾演习,提高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合抗灾救灾能力,同时也提高联合国有关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五是在自然灾害高发国家或地区,推进防灾救灾的普及教育,不断提高当地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要建立国际救援基金以此解决国际防灾减灾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国际社会所依靠的自愿捐款制度,包括政府捐助和民间募捐,但有些时候认捐的款项可能不能全部交纳,甚至往往是调用资源,造成其他方面的资源匮乏。因此必须有一种长效化机制,比如以各国财政预算的一定比例缴纳,以永久性的全球基金支持一个全盘的政策框架,使受害国在发生灾害后更好地提供迅速可靠的援助,并且能够在灾害爆发前,支援各国的防灾工作。

也可以通过建立全球自然灾害保险系统的方式解决资金投入、保障和损失补偿的问题。由全球灾害应急管理中心牵头,与成员国商议确定险种(基本险别应包括地震险、海啸险、台风险、洪水险、干旱险),根据所入险别及受灾程度加以赔付,并以此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巨灾保险制度。

气候和环境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地质灾害的全球化、气候灾害的全球化以及产生的危机全球化让所有国家都处于同一风险链条,唯有建立全球统一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才能最小成本、最大效率地应对危机。(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