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风险值自动计算—信息多维采集与分析的大数据融合技术,创建了膳食暴露风险和预警风险评估体系。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全国果蔬样品大部分处于很好或可以接受的安全状态;膳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的频次中共涉及 20 种农药,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禁用农药氟虫腈、甲拌磷、克百威和氧乐果,主要残留在韭菜、芹菜、菜豆、生菜、茼蒿和菜薹等常见的、日常食用量较大的果蔬中,这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禁用农药在我国果蔬中仍有残留,且膳食风险水平远远高于非禁用农药,说明了我国的农药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在预警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中国的 MRLs 标准相当匮乏,且基于中国国家标准的高度风险和中度风险频次远远低于基于欧盟标准得到的预警风险评价结果,说明欧盟制定的农药残留标准完整且严格程度远高于中国国家标准。基于本次农药残留侦测数据的风险评估结果发现的问题,本文针对农药残留基础研究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以下 4 点建议。
加快农药残留MRLs和ADI标准的制定步伐。中国规定的 MRLs 标准少于欧盟,且 MRLs 值普遍高于欧盟值,即监控之网既少且宽泛。因此,建议加快 MRLs 制定步伐,并加强对现有农药 MRLs 标准的研究,力争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风险降低到零水平。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农药残留及毒理学数据,ADI 是评价农药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然而,目前我国食品标准中农药 ADI 的数据相当匮乏,在本次评价涉及的 448 种农药中,仅有 220 种农药具有 ADI 值,而 50.9% 的农药尚未规定 ADI 值。欧盟、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普遍存在 ADI 数据不全的问题,这对于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具有严重制约作用。因此,世界各国均亟待完善现有农药的 ADI 数据。
加强对高毒、剧毒和违禁农药的治理。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法》已严格规定禁用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药材,本文结果揭示出我国农业生产违规使用高剧毒和禁用农药依然的情况未真正得到控制,这些结果直接“拷问”着《农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良好农业规范》以及《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是如何执行的,也反应着我国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标准落地无声。因而,加强高毒、剧毒和违禁农药治理,势在必行。
加强农药的生物修复降解新技术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在向作物直接喷施农药过程中,大部分农药会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尤其是根际穴施的农药会直接残留在土壤介质中。从我国全区域市售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及禁用农药高频次检出这一现状,直接反映了我国的田间土壤已经受到严重的农药污染,而且随着农药的频繁、长期、不合理使用,土壤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持久性或中等持久性农药会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方式进入河流、湖泊、地下水层,破坏了我国的水生生态平衡。为此,建议加强土壤、水体中持久性或中等持久性农药的生物修复及降解新技术研究,着力解决突出的农药污染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推广农药残留非靶向电子化监测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农药残留定性定量采用的均是以实物标准做参比的传统方法。比如,欧盟、美国和日本农药残留监控分别采用了15 种、21 种和 10 种传统色谱和质谱检测技术,累计监控的农药品种为 839 种、500 种和 832 种。而作者团队研发的“高分辨质谱非靶向高通量农药残留筛查技术”,实现了一次样品制备,仅 2 种技术联用即可同时完成每一例样品 1 200 多种农药残留的全面甄别确证。该研究构建的六类色谱-质谱数据库,为世界常用 1 200 多种农药化学品建立了独特的电子识别标准(电子身份证),以电子标准替代实物标准,实现了农药残留由靶向检测向非靶向筛查的跨跃式发展,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时,针对海量农药残留数据分析的挑战,研发了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数据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三元跨界融合技术,实现了农药残留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可视化,其方法效能是任何传统色谱和质谱方法无以伦比的。2012—2017 年的示范应用充分证明,这是农药残留分析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大突破,是促进农药残留监管前移的有力武器。建议推广非靶向电子化、智能化监测技术,为风险评估提供精准可靠的基础数据。(庞国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所;梁淑轩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常巧英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申世刚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徐建中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范春林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李慧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白若镔 北京合众恒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