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面环水的澳门怎样节水

发布时间: 2014-11-13 09:11:56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苏宁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澳门 水资源 节水 大藤峡水利枢纽 澳门大学

 澳门节水宣传品。记者 苏宁摄

  澳门节水宣传品。记者 苏宁摄

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节水器具。记者 苏宁摄

  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节水器具。记者 苏宁摄

说到水资源匮乏,放在戈壁沙漠、黄土高坡上,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在三面环水、算上离岛甚至可说是被水包围的澳门,要说缺水、节水,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难以想象。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2004到2005年秋冬季,澳门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自来水咸度(每升水中氯化物含量达到的毫克)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的250度,达到340度以上,严重时甚至达到600度,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抢购瓶装水现象。

咸潮倒逼出的节水机制

咸潮过后,特区政府痛定思痛,成立了专责应变小组,与中央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加强合作,制定了短、中、长三阶段供水安全措施。

除此之外,澳门还能做些什么?

经过广泛咨询社会各界及内地专家意见,2008年底,澳门特区成立了推动构建节水型社会工作小组(简称工作小组),由海事及水务局牵头,成员包括环境保护局、民政总署、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制定了为期15年的规划蓝图——《澳门节水规划大纲》,提出八大开源节流方针。同时,向公众广泛宣传“涓滴得来不易”的理念,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共建节水型社会。

一个行动胜于一打宣言。工作小组自2009年起,陆续推出“中小企节水鼓励计划”,获2万多家中小企业积极响应;“酒店节水计划”,得到占全澳酒店用水总量90%的过半酒店参与。全澳公共部门和居民先后安装了10万个节水器具,节水总量每年达到75万立方米。在降低输水管网漏损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把管网漏损率从2008年的13.14%降低至2013年的9.5%,提前达到节水大纲要求于2015年达到的目标,仅2013年因降低管网漏损而节省的水量就将近60万立方米。

各类学校由于人数众多,一直是用水大户。工作小组通过“校园节水措施座谈会”向即将新建、重建或扩建的学校推广校园节约用水的理念及具体措施,推动学校在设计校舍时采用节水装置,并鼓励学校向师生推行用水管理及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用水的良好品德。

2011年起,澳门开始实施分类收费和阶梯式收费相结合的自来水价格机制。今年政府为加强水价机制的节水推动力,减少对用水大户的水费补贴,再次调整水价收费,其中包括适当调整家居用水中各阶梯的用水量和收费,并增加第四阶梯,拉大各阶梯之间的差距。同时,调整特种用水户的水价贴近供水基本成本,家居用水第一阶与特种用水之间的水价相差超过1.5倍,充分体现了“多用者付更多”的原则,反映水资源的真实价值,以达到进一步提倡节约、杜绝浪费的目的。

省得越多,回赠越多

张太一家老少三代六口住在新口岸地区,房子虽算不上是豪宅,但在澳门半岛亦可说是“高尚住宅区”。张太一儿一女尚在读书,只有先生一人工作,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在三室一厅、12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自打政府推出“全城节水回赠计划”后,他们家每年多多少少都会获得些回赠奖励,张太自豪地告诉记者,“最多一次得到了将近200元的水费回赠呢!”

这是一项启动于2009年的全城节水大行动,无论是家居用户还是其它行业用户,只要在枯水季节的10月至次年3月期间,用水量比上年同期节省10%至30%,就可获一次性水费回赠30—250澳门元,“省得越多,回赠越多”。

仅2013年9月到今年4月,就有超过3.2万户住宅及商业用户达到计划规定的节水目标,共节水近130万立方米。节水回赠计划推行至今,已有近16万用水户像张太那样获得水费回赠,总共节水540万立方米,相当于2100多个标准泳池水量。

澳门金龙中心是一处22层的甲级写字楼。2013年,金龙中心参与了“商厦节水计划”,将所有水龙头更换成自动关闭式水龙头,在所有相关部位张贴提示标语,提醒用户节约用水。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过去由于水塔围网破损,经常有灰尘及垃圾吹进水塔内,需要每月清洗一次,浪费大量用水。2014年,公司维修水塔围网并定期在水塔中加入药饼中和水质,现在可以3个月清洗一次,节水收效明显。

类似金龙中心这样参与节水行动的共有17间物业管理公司、24间商厦。虽然目前这项活动尚在起步阶段,但参加者已经尝到“甜头”,后续行动更加有动力,也有不少原本不积极的观望者正在加入其中。

努力终获回报。近年澳门人口显著增长,增幅达4.4%,造成生活用水总量上升,但每日人均生活用水量却连续四年下降,每日人均生活用水量由2009年164升减至2013年的151升,万元GDP用水量也持续下降,反映澳门的用水效率及效益不断提高。工作小组官员告诉记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几升水,但如果乘以365天,再乘以60万澳门人口,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成就。”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