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着力点何在?

发布时间: 2014-09-09 10:58:54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符志友 吴丰昌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环境事件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风险 预警技术 水环境 生态风险评估

“十二五”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的着力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在流域水生态系统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水环境危机是我国最复杂且具挑战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

鉴于我国水体的情况,《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中将松花江、淮河、海河等流域作为我国10 个重点流域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对流域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重点流域的污染,促进全国水环境质量改善。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的水环境管理工作,支撑我国环境管理从总量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有以下6方面:

第一,流域非点源风险评估与总量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针对流域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建立负荷核算方法及总量核定技术,为污染源的定量评估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和基础数据支持。以流域非点源产污高风险区甄别与预警为目标,研发流域非点源污染产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区识别技术方法。以流域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健康为目标,研发流域污染源风险评价评估技术体系,并确定流域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建立包括机制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企业行为与绩效等方面的点污染源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并构建非点源总量减排指标体系,识别农业非点源总量减排内部驱动因素,研究非点源总量减排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提出流域非点源总量减排分区管理对策,为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污染源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流域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技术。围绕水质退化风险管理需求,针对不同类型水体特征与水环境保护目标,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退化风险防范和预警目标分类目录。深入研究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进一步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建立面向水质退化风险的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技术。针对不同类型水环境功能要求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特点,构建水质退化风险的分区分类源识别技术。通过深入研究有毒有害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归趋行为,揭示外来胁迫因子对流域水质安全的影响过程,确定不同类型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退化风险指标体系、安全阈值与表征方法,提出流域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在风险源识别、环境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基于源—暴露—受体响应过程的、流域社会经济—资源利用—污染排放及迁移转化—水环境质量耦合的水质退化风险管理综合模型体系,分别构建适用于湖库、河流流域的业务化模型技术,完成不同类型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示范。针对流域水质退化风险的系统性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不确定性条件下流域水质退化风险适应性管理技术,完善流域水质退化风险管理的程序与方法,提出流域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的相关技术规程。

第三,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针对流域水环境管理由传统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的需求,拓展与完善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将预警内容和指标定位于水生态而非局限于水质层面。通过开展湖泊和水库等不同水体类型的水生态结构研究,从流域尺度上识别出生物类群的环境指示作用,构建流域水生生物质量评价技术体系。研究生物标志物的污染物效应,提出典型污染物的水生生物毒性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在风险源识别、生态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等研究基础上,建立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体系,完善流域水生态风险管理和预警的程序与方法。引入适应性管理的理念,研究水生态风险预警适应性管理技术,形成一系列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和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的标准、规范。

第四,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技术研究。验证完善已有研究成果,针对研究所获取的流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成果、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和预警技术,结合IT领域的最新进展,全面开展并完成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共性理论技术研究,完成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业务化应用基础平台设计、开发,为示范流域完成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建设提供完整的共性支撑技术体系。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为不同流域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标准;完善模型集成技术,形成庞大的模型库;开发模型的Saas服务平台,为示范流域提供模型服务支持;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通用集成框架,具备数据集成、模型集成、业务系统集成等功能。

第五,太湖流域及上游流域水环境监控与预警平台示范。在流域水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共性技术支撑的基础上,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理论与方法,开展太湖流域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测和生态风险的早期预警系统综合应用技术示范。研究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遥感同化技术,开展大尺度、全天候的水环境监控预警。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环境基础数据传输、基于云计算联机运行的水质预警模型系统,建设国内一流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平台与水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全面实现业务化运行的水环境监控预警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到我国其他库区流域的水环境风险预警管理,为全国水环境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转变提供科技支撑。

第六,跨境河流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我国跨境河流基本状况不清、风险隐患不明确,跨境地区水环境综合监管能力薄弱、跨境水环境矛盾时有发生等问题,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流域跨境地区环境外交、国际间环境矛盾协调、水环境综合监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调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重点跨境河流的水污染、水资源和水生态等开展深入调查,基本摸清重点跨境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国际间水环境谈判和跨境地区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背景数据,开展跨境河流水环境安全评估和水环境风险识别。研究并提出我国跨境河流监控预警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构建国际水环境谈判支持系统,研究并建立跨境河流水环境综合协商和调处机制。为国际间水环境谈判中的责任认定、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以及跨境水环境纠纷的调处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我国在国际水环境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研究和分析跨境地区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以及跨境河流水质变化对污染负荷变化的响应关系,根据跨境地区水环境安全维护的要求及跨境河流重要断面的水质保护目标,研究并制定针对西北、西南和东北等不同跨境地区特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与调控方案,为跨境地区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长期维护提供指导方针。

在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地区,选择典型跨境河流,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对现有监控网络进行优化,在示范区构建跨境河流水环境监控预警与综合监管系统,形成我国跨境河流水环境监控、预警、管理模式以及协调机制,从而减少水环境事件引发的国际纠纷,保障我国边境地区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作者:符志友 吴丰昌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