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环境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轻度污染

2014年02月20日14:1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江苏省 环保 2012 环境状况 环境状况公报 水环境 水污染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实习生 郑之钰)  日前江苏省环保厅发布了《2012年江苏省环境公报》,公报指出,江苏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地表水国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1毫克/升和0.51毫克/升,较2011年分别下降2.4%和16.4%。

 

 

 

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列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 83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3.4%,Ⅳ~Ⅴ类水质断面占54.2%,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4%。地表水国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1毫克/升和0.51毫克/升,较2011年分别下降2.4%和16.4%。

1.饮用水源

江苏省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2012年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总量约45.83亿吨,90个地表水水源地和4个地下水水源地取水量分别占98.5%和1.5%,长江和太湖取水量分别占取水总量的59.7%和20.9%。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2.太湖流域

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均达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总磷年均浓度符合Ⅳ类标准,总氮年均浓度仍劣于Ⅴ类标准限值。与2011年相比,湖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下降9.8%、12.0%和11.3%,总氮年均浓度持平。太湖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6.5,同比下降0.8,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4~10月蓝藻预警监测期间,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蓝藻水华现象85次,平均发生面积约为75.9平方千米,多以小规模、局部水域聚集为主,9月中、下旬出现了较大面积蓝藻聚集现象。蓝藻仍多发于西部沿岸区,过藻区域具有明显的“西部沿岸→竺山湖、梅梁湖→湖心区,西部多发”的特征。湖体藻类密度范围在12~9749万个/升,平均值为741万个/升。

与2011年相比,蓝藻水华首发时间基本一致,发生次数持平,平均发生面积下降21.7%,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蓝藻发生频次下降14.1个百分点;湖体藻类密度同比下降10.6%。

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4条河流水质优于或达到Ⅲ类,11条河流水质处于Ⅳ类和Ⅴ类。与2011年相比,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河流数保持稳定。

省政府对太湖流域5市65个重点断面水质进行目标考核,有29个达标,达标率为44.6%,与2011年相比保持稳定。

3.淮河流域

江苏省淮河干流水质较好,4个断面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主要支流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5.7%、25.8%和8.5%,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与2011年相比,淮河干流水质保持稳定,支流水质略有好转,Ⅰ~Ⅲ类断面比例提高9.4个百分点。

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淮河流域23个水质考核断面中,有22个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达标率为95.7%。其中,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5个控制断面水质年均浓度均达标。

4.长江流域

江苏省长江干流水质较好,10个例行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与2011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主要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41条主要入江支流的45个控制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2.2%、24.5%和13.3%,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与2011年相比,Ⅰ~Ⅲ类断面比例提高8.9个百分点。

列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长江流域9个考核及评估断面中,有7个年均浓度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5.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

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约58.8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3.52亿吨,占39.97%;生活污水排放量35.29亿吨,占59.98%;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281.55万吨,占0.05%。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19.70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化学需氧量23.14万吨,占19.33%;生活源排放化学需氧量57.25万吨,占47.83%; 农业源排放化学需氧量38.77万吨,占32.39%;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式治理设施排放化学需氧量0.54万吨,占0.45%。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为15.31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氨氮1.63万吨,占10.65%;生活源排放氨氮9.70万吨,占63.36%;农业源排放氨氮3.91万吨,占25.54%;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式治理设施排放氨氮0.069万吨,占0.45%。

与2011年相比,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4.9万吨,氨氮排放总量减少0.4万吨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