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遏制人口过快增长面临诸多瓶颈
各地仍存在GDP思维惯性,担心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经济发展减缓、税收减少、失业等问题。一些高耗能、劳动密集型的“纳税大户”本不适合在大城市发展,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转移或外迁的难度很大。
记者在北上广调研了解到,尽管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速有所趋缓,但是绝对数量仍然大幅增加,对城市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目前,人口规模控制工作面临多重阻力。
一是人口管理体制不顺,多方合力尚未形成。据了解,上海在2008年成立了市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成员单位有25家,但各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机制不畅。目前,居住证登记与信息汇集系统化程度较低,信息合建共享机制不够顺畅是重要原因。
二是“GDP思维”下“以业控人”推进力度不足。记者发现,各地仍存在GDP思维惯性,担心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经济发展减缓、税收减少、失业等问题。一些高耗能、劳动密集型的“纳税大户”本不适合在大城市发展,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转移或外迁的难度很大。
三是相关政策不到位,“以房控人”政策力度不够。比如,上海在2011年7月颁布的《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实施办法》对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房屋出租缺乏具体政策,对“非改居”的厂房出租没有明确规定。虽然规定了违章建筑及危险房屋不得用于出租,以及租住人均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不得分隔搭建后出租等,但执行过程中却由于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等原因执行力度不足。
四是“单独两孩”等政策给人口控制带来新压力。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测算,政策放开后平均前5年每年将新增5.42万人左右,此后每年新增约4万人左右。“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将使城六区人口服务管理压力加大,也使幼儿园、小学配置更趋紧张。
以产业疏导引导人口分流
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牺牲一些产业,“掉一些肉”,以经济“减负”为人口减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北上广等大城市吸引的新增外来人口中,大部分集中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行业,不符合大城市的定位。根据201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在北京市,就业以外来人口为主的行业主要是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在这些行业,外来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5%、73%、68%、63%、52%。2013年底,在全市登记流动人口中,服务性行业中流动人口比重超过70%。
在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存在类似情况,对此,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建东表示,大城市应以产业疏导引导人口疏导。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就地淘汰一批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存量产业,实现了213家污染企业停产退出,完成全年任务的71%。
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牺牲一些产业,“掉一些肉”,以经济“减负”为人口减压。
北京市政协调研组建议,要明确产业和功能疏解对象,以扼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为目标,加快清退一般性产业;以控制人口为目标,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聚集产业;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并启动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试点工作。
专家表示,由于统筹不力、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目前一些城市的产业疏导进展并不顺利,对此,建议进一步发挥价格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杠杆作用。具体而言,其一,对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企业,提高其生存成本,促进低端产业加快调整退出;其二,提高新增产业项目准入门槛;其三,对积极转移产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租金、税收等优惠政策。
(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记者赵仁伟、王晓洁、陈冀、朱翃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