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第三,重视各种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通过技术手段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环境技术改造等方面控制污染排放。如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与环境有关的专利数量骤增,为治污、提高能效提供技术保障。与之类似,德国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后开始重视空气质量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对鲁尔工业区发电厂、工业企业等实施大规模减排改造,关停一些污染排放超标工厂。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使得鲁尔区成为全世界治污成功的典范之一。
第四,信息透明化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是治污成功的重要因素。对空气污染状况严密监控并实时公开监控数据,充分保障民众对于污染问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对环境治理的参与权。日本环境问题的解决也是先从民众运动开始,通过受害民众自发地向污染肇事企业维权来逐步推动全社会重视环境问题。
目前,中国上下已经高度重视治理以雾霾为代表的城市污染问题。我们不能期待从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中找到彻底解决自身困境的出路,但避免重蹈他们在治理污染过程中的覆辙,无疑有利于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实现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