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据新华社杭州1月22日专电(记者商意盈、陈晓波、周蕊)与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习俗一样,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是春节的“传统项目”。然而,近年来,空气污染程度加剧,2013年更是爆发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眼下临近春节,关于烟花爆竹“禁”与“放”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与往年不同的是,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认同环保春节的理念。一些地方政府也适时出台了紧缩烟花爆竹燃放的新规。专家认为,传统习俗源于人们的需要,应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但对于传统习俗不能采取刚性管理,而应通过引导推动发展。
各地:还能不能放烟花?
“空气问题在我的建议里,排在第一位。”参加今年浙江两会的人大代表朱钟毅如是说。在各省市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中,空气污染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宁波市政协委员钱国英近年来一直关注空气污染,今年是她第四次提出禁止燃放烟花的建议。她同时提议,环保、城管、工商、文明办等政府部门应共同研究并出台系统的限放烟花爆竹的政策。
河北省廊坊市禁止今年春节期间在市区设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点,只在市郊有几家固定销售门店。北京市则要求,春节期间如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红色预警,烟花爆竹零售网点要停止销售烟花爆竹,批发单位也要暂停配送。
而杭州市区今年只允许在除夕、初一、初五和十五四天内燃放烟花爆竹。江苏省扬州市、张家港市则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武汉市今年除了下发禁令外,还加大巡查力度,鼓励市民举报。只要举报属实,每起给予最高2000元奖励。
“空气质量”PK“过年气氛”
过一个更加环保的春节,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同。但是若谈到限制烟花爆竹燃放,一些人便产生了复杂情绪。在他们看来,燃放烟花爆竹一直以来是春节的重要内容,春节如果不放烟花爆竹,便少了不少年味。还有一些人认为,烟花爆竹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不能随意变动,更不能破坏。
然而,近年来,空气污染加剧,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在过去一年中,自年初至年末,由北向南,雾霾波及整个中国。
据了解,此前,北京市向市民发放了6万份调查问卷,有69.4%的市民赞成适度放开烟花爆竹燃放。当年,北京市烟花爆竹由“禁”改“限”,被认为是对民俗和民意的尊重。而在2013年年初,北京一家媒体通过在线调查发现,有67.05%的公众认为“空气质量”比“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气氛”更重要。
记者在杭州随机采访了近30位市民,超过8成市民赞成在春节期间严控市区烟花爆竹燃放。杭州市民李大姐说:“春节就是图个喜庆。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也不仅仅只有放烟花爆竹。现在雾霾这么厉害,再不限制烟花爆竹,估计过年就得天天戴着口罩出门了。”
目前,尽可能地减少烟花爆竹对空气造成污染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识。
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主动选择,模仿爆竹声光电效果的电子鞭炮眼下成为市场的新宠。“淘宝指数”显示,“电子鞭炮”最近七天的搜索指数环比增长108.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1.9%;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数环比增长84.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1.0%。
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烟花爆竹“禁”与“放”的争议背后是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较量。相关专家认为,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也应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与时俱进。
“放鞭炮是传统民俗,图的是吉祥、喜庆和欢乐。”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社会学家杨建华说,“但眼下的环境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讲,为了更好的环境,应该少放甚至不放。”
相较而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萧放更赞同柔性的倡导。在他看来,传统习俗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需要,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一个人所必需的。
“对于传统习俗采取刚性管理可能适得其反。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发现老百姓的需要,适应老百姓的需要,通过引导宣传和弹性管理推动社会的发展。”萧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