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报告/全文

2012年07月04日16: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文明 生态利用 科学发展观 区域增长极 2010年 水平差异 十一五 人均GDP 2009年

 

图6 2007-2010年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变动

北京

北京位于图6区域2,2010年,北京万元GDP能耗为0.49吨煤/万元,接近美国2003年的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比重也超过了75%,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北京实施“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三个北京战略,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培育市民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这些为北京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连续4年处于领军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

上海位于图6区域2,2010年,上海万元GDP能耗为0.65吨煤/万元,排在全国第五的位置,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比重超过57%,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一位。上海在2010年全国生态文明水平排名中名列第二,近4年,除了2008年以外,上海排名一直稳定在第二位,但与第一名北京在数值上差距较大,这与上海的产业结构中资源依赖性产业比重远高于北京有直接的关系。

北京、上海作为我国最发达城市的代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随着经济发展而生态足迹降低的趋势,体现了城市正在进入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发展对于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在逐步降低,符合我国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山西

山西位于图6区域1,尽管山西省连续4年在生态文明指数倒数第一、第二位徘徊,但是从发展模式来看,山西是近年唯一一个随着经济发展高于全国水平而生态足迹却在持续减少的省。山西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大省,2010年,二次产业比重约为57%,万元GDP能耗为1.83吨煤/万元,处在全国倒数第三的位置,但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山西在能耗水平上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天津

在2010年排名中,天津位次比2009年提高了一位,然而对比2007~2009年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变动情况,我们发现天津从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生态足迹减少的最优方式,变为随着经济增长生态足迹也增长的发展方式,比较天津2009年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2009年天津的生态足迹是负增长,而2010年天津生态足迹增加了0.49全球公顷,这主要是由于天津的能源消耗量大幅增加。近年天津通过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成为我国新的重要区域增长极,加之天津传统就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它在全国所承担的这些职能,必然需要它面向全国加大生产服务力度。但是在资源能源消费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从天津总排名仍上升一位来看,天津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处于全国的前列水平,下一步就是如何协调实现在高速发展下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冲击。

贵州

贵州省连续4年生态文明指数排名为倒数第三位,这并不表明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没有进步,从图6可以看到,贵州处于区域3的位置,随着经济的增加,生态足迹也在增加,我国大多数省市区亦在这一区域内。贵州省经济保持着极高速的增长,但是其经济总量仍偏低,人均GDP更是处在全国最末位,且2010年贵州万元GDP能耗高达1.78吨煤/万元,仅低于宁夏、青海和山西,为全国倒数第四位,由于生态文明指数是个综合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指标,因此,贵州省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更加重视通过技术管理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广西

广西省2010年万元GDP能耗只有0.83吨煤/万元,排名全国第20位,说明能源利用效率并不差。而且生态文明指数达到114.49,排名全国第九,也算是中高水平。但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广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中国平均) 1.18,排名全国第七。人均GDP增长率(/中国平均)1.22,全国排名第十六。两个指标的增长率均居于全国中上水平。这说明广西的发展轨迹仍然改进的空间。广西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7.5:47.1:35.4,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西省的发展方式。因此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重庆

重庆市位于上图的区域5,属于典型的高GDP增速、高生态足迹增速的省市。2007~2010年,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中国平均) 1.56,排名全国第四。人均GDP增长率(/中国平均)1.66,全国排名第二。虽然重庆市的生态文明指数为114.04,位于全国第十一位,但其万元GDP能耗达到0.99吨煤/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8.6:55:36.4,亟待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山东

山东省位于上图中的区域6。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中国平均)1.09,排名全国第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人均GDP增长率(/中国平均)却仅为0.98,全国排名第23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虽然GDP基数大,但GDP增速偏低而生态足迹增速较高的现状仍需得到重视。20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比重达到9.2:54.2:36.6,而其中工业增加值能耗位列全国第三位。可见,对于二次产业的依赖是造成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的道路仍然不能动摇。

新疆

新疆省位于上图的区域6,也是最偏右下方的省区。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中国平均)1.54,排名全国第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人均GDP增长率(/中国平均)却仅为0.97,全国排名第二十四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2010年的生态文明指数仅为58.55,排名全国第二十七位。纵然政治、民族等诸多原因影响了新疆的GDP增长,其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水平低下的事实仍不容忽视。新疆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9.8:47.7:32.5,万元GDP能耗高达1.52吨煤/万元,高居全国第五位,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青海

2007~2010年,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中国平均) 0.80,排名全国第十四,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增长率(/中国平均)为1.35,全国排名第九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看到,青海省在朝着低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的方向发展。然而2010年,青海省生态文明指数仅为82.40,全国排名第22位,其三次产业比重为10:55.1:34.9,万元GDP能耗高达1.9吨煤/万元,位居全国第二,可见,青海省仍然任重道远,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关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批准号07&ZD010)成果。首席科学家杨开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研究与教学。本次报告与北京市21世纪议程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研究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李玉萍、刘翊、张子晔、张纯、余胜利。

(国家经济地理杂志社供稿)

 

   上一页   1   2   3   4   5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