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一头是煤化工企业,另一头是轻工业玻璃生产企业,通过一条管道,就将富余的焦化煤气转化成燃料用于玻璃生产……在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中伟玻璃厂的生产车间里,记者见证了这个节能生产的全过程。
假期刚过,玻璃厂的工人们就正式开工了。生产车间里,经淬炼的鲜红玻璃溶液热浪袭人,机器轰鸣并伴随着玻璃与机器碰撞的脆响,工人们熟练地对刚出炉的“新鲜”玻璃进行检验。
中伟投资集团董事长邓正明告诉记者,玻璃厂不仅是在原料使用上实现了循环利用,并且企业实现了综合利用富余焦化煤气生产玻璃的生产技术。“玻璃厂每天消耗3万立方米煤气,技术改造之后,企业每年可节约43000吨标准煤。”邓正明介绍说。
与玻璃厂相对而建的星龙化工有限公司每天可产出12万立方米的富余煤气。通过一条地下管道,富余煤气被输送至了玻璃厂。
类似这样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在大龙经济开发区还有不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明告诉记者,现在园区内企业之间相互循环基本实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2011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实现38亿元,2015年,将力争建成300亿级开发区。本报记者 龚金星 黄 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