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业内人士认为,林业碳汇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比较经济和现实的手段之一,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林业碳汇或将打破我国目前碳交易市场清淡的局面。此外,实现林业碳汇交易对于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突破林业发展瓶颈、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交易”是买卖碳排放权的交易,它交易的内容是二氧化碳排放权。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总额2020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从而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依赖于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国家的市场,而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几乎是“零”。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之一,尴尬的是,缺乏国内碳交易市场及体系,主要国际买家不得不到欧洲BlueNext市场及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使得中国对碳交易的价格完全没有话语权。而没有话语权的结果,也一再地延误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出现。
虽然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碳汇交易市场,但我国近年来已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如随着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建立,全国各地掀起成立环境交易所的热潮,中国初步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体系。2010年4月27日,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开通,第一个月共成交526例。随着交易系统和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这一平台将具备与国际机构同等的碳交易技术能力。2010年8月,我国第一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鼓励企业捐款造碳汇林。
然而目前国内的碳交易所都是地方设立的,没有国家政策引导,存在盲目性、发展道路不清晰、地方保护主义等缺点,这样不仅不能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链,反而搞乱市场秩序,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专家呼吁我国亟需建立国家级碳交易所,整合地方资源,稳定市场秩序,这也是发展我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关键。
多重瓶颈待破
虽然我国碳汇交易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正如上所述,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李怒云说,卖方要进入碳汇市场需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营造碳汇林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碳汇造林系列标准”实施;二是要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三是要有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四是要有第三方审定、核查以及规范的项目注册和碳信用签发程序。目前全国已有约10家机构具备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资质,但相关的交易政策还未出台,认证、注册的相关规定也正在制定、完善中。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军纯表示,林业碳汇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其次,缺乏专业人才;第三,资金引导措施少。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发展碳汇交易首先要建立起交易平台;其次是要建立一个有形市场;第三要建立一整套标准规范体系,包括计量、监测、评价、认定体系,以及与森林产权相联系的制度规范;第四要建立起一支能够与碳汇管理相适应的专家队伍,为碳汇交易市场建立提供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 钟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