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超越北京,超越2008——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环境工作进行独立评估。该报告对北京奥运会筹备中的环境成果表示了肯定,也同时对北京在赛事以后环境政策的持续出台和执行,中国其他城市的经验采纳以及国际奥委会的进一步政策制定提出了期望。
而随着北京蓝天天数的进一步增加,人们已经感受到了因环境改善带来的变化。“如何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时保护并改善环境,对北京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北京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稳定甚至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留下了一笔可观的奥运环境遗产。”绿色和平项目总监卢思骋告诉记者。
“北京的绿色投入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城市”
体育运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起,《奥林匹克宪章》便增加了环境保护条款,申办城市也开始提出了“绿色奥运会”理念。从此,绿色奥运越来越引起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奥运会申办和主办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卢思骋介绍,早在1992年悉尼的申奥准备阶段,绿色和平就参与到将环境保护纳入奥运会的推动工作中,并分别针对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发布了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其中悉尼奥运会因未能清除在河姆布什湾奥运主场馆附近的有毒垃圾,并允许使用破坏臭氧和污染环境的空调机和冰箱而被称作不够绿色。而雅典则被称没有因为“绿色奥运”发生太多变化。
“绿色奥运”的主题促使北京不断推出短期的环保项目和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和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一样,如何在这样大型国际赛事的整体规划中应对环境压力并改善环境,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呈现出巨大的机遇。
一份最近的联合国环境署报告称赞北京取得的“显著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董事和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最初做出的‘绿色奥运’承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据悉,北京在申奥期间拟订了绿色奥运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其中环保的专项计划拨款为1010亿元人民币。而实际总投资从1998年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1200亿元人民币(约合157亿美元)。
绿色和平项目总监卢思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200亿人民币的投入不算很多,很多钱是花在改进基础设施、引进和推广新技术等能带来长期效益的地方。“但如果现在不投入,以后会付出更大的治理成本。”
绿色和平在报告中表示:不同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环境挑战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将北京和更为发达的主办城市放在同一标尺上,作出简单的打分比较。但北京为“绿色奥运”所投入的努力和资金,在某些方面反而远远超过了包括悉尼和雅典在内等环境管理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城市。
|